百城百艺 非遗展播 | 变化多样、优美动听法鼓 你听过吗?

文旅中国 | 2021-08-24 14:02

“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成立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明崇祯后妃娘娘赐半副銮驾(即仪仗)予挂甲寺,挂甲寺人于雍正年间凭此銮驾成立了庆音法鼓老会,距今已近300年。老会初为民间文法鼓,后于嘉庆六年(1801年)传入武法鼓,加入飞铙、飞钹,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重新核实技艺,由此形成固定套路相传至今。

该老会经常在年节和大型民间文化活动中出会表演,是天津花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它将高超的表演技巧、优美的舞蹈动作与皇家精美仪仗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格。

法鼓有五种打击乐器:铛子、铬子、钹、铙、鼓。有乐谱曲套数十种,目前常用的有集合队员的乐谱、开场乐谱、改点乐谱等,曲套有对联、桥头、瘸腿、绣球、连珠炮、双桥、老河西等。表演时,常隔一套上擂,变化多样、优美动听。

该法鼓的表演动作暗藏十三绝,刚柔并济、技艺超群,尤以“上擂”的飞钹闻名津城。銮驾有23种共46件, 由日月龙凤扇、九曲黄罗伞、轮、螺、伞、盖、金瓜、钺斧、朝天镫、花、罐、鱼、长、蝠、元、扇、庆、茹、艾、方、软对、硬对、高照等器物组成一堂,场面隆重,仪仗执事庄严华丽。

2008年,挂甲寺庆音法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作者: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