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贵州|地扪:时光边缘的村落之夏

唐亚平工作室 | 2020-05-13 11:32

山村画卷  田园乡愁
古朴的民族风情  诗意的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声音  一种人类的文化
一曲农耕文明的四季之歌
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

5月16日周六晚20点30分,系列纪录片《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第二集《夏》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推出,敬请届时收看。

地扪村有一条小河,名叫千三河,它是长江支流清水江的源头。河水流经地扪村的六个寨子和寨外的梯田,把村子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地扪村百分之九十的人姓吴,相同的姓氏连接着南北地扪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流经地扪村的千三河

今年雨水迟迟不下,地扪村的旱情让寨老一天比一天着急。一直以来,村子里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都会去塘公祠祭拜塘公求雨。

地扪村寨老查看旱情

传说以前地扪有一个叫塘的男孩,天资聪明,他教同龄的孩子们读书写字,他吃百家饭长大,后来赴京赶考中了状元,被皇帝封为宰相。塘去世后托梦给地扪的寨老,说生前没能报答村民的养育之恩,死后要化身成鲤鱼护佑“千三”民众。

祭祀塘公求雨仪式由鬼师主持。鬼师与塘公对话,告诉塘公今年村里的干旱情况,再向塘公敬酒、上香、烧纸,最后将猪头敬献给塘公,祈求塘公保佑地扪早日下雨,风调雨顺,今年有个好收成。祭祀仪式完成后,歌师们唱着《塘公祭祀歌》走乡串寨,把祭祀后的好运带给家家户户。

地扪村民祭祀塘公求雨

地扪,在侗语中意为泉水不断涌出的地方,这个座落在时光边缘的村子犹如泉水般生生不息。即使在干旱的时候,村中的这眼泉水仍然在不停地流淌。

地扪登岑寨的这片粮仓像迷宫一样
吸引着孩子来这里捉迷藏

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侗家人修建粮仓储藏粮食,在大山中繁衍生息。侗家人喜食糯禾作物,称粮仓为“禾仓”。2006年地扪登岑寨的这片粮仓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登岑粮仓一共有146栋,其中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粮仓有14栋,两百多年历史的有4栋,三百多年历史的有3栋。

如今地扪村民仍然在使用这片粮仓
粮仓上面装满稻谷
下面放着摆渡灵魂的冥舟
活着与死亡就这样从容地摆放在侗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神奇的事情像梦一样发生了,盼了一个春天的雨水落在了祭祀之后,塘公显灵了,或许是想给村民一个惊喜,或许是对村民的一份体恤。雨下了整整一夜。

有了充足的雨水
村民们满怀感激和欣喜地移秧

这些日子,家家户户陆续栽完秧,农忙的季节过去了。这天晚上,侗戏“天仙配”开演了。侗戏“天仙配”是吴胜章根据电影版《天仙配》自己改编的。

吴胜章和弟子们在地扪村的侗戏台上演出侗戏

农历六月,夏天进入尾声。今年夏天有了塘公和祖先的护佑,地扪村风调雨顺。每年的薅秧时节,吴胜章的弟子们都会一起来帮老师家薅秧。

吴胜章和弟子们一边薅秧
一边即兴编侗戏戏词

和犁田插秧相比,薅秧是个轻松的活路,村民们常常一边薅秧,一边聊家常、唱侗歌,年轻男女还会打情骂俏,互相开玩笑。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是侗族文化艺术的源泉,许多侗歌和侗戏就是侗家人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往期节目:《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第一集《春》

每周六20点3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