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漾茶香】王庆会长解码贵州茶密码:高山云雾出好茶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
专访续接上文:
点击查看【书漾茶香】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接受书漾工作室专访(一)
问题六:协会近年推动“现调茶饮大师”评选和茶叶包装国标修订。贵州茶企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如深加工产品、数字化营销)突破同质化竞争?在响应《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等政策下,如何平衡绿色发展与品牌包装需求的问题?
作为国家六部委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茶行业唯一对接单位,我会切实发挥行业中介服务职能,积极搭建政府与行业对接桥梁,全程参与了国家强制标准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与化妆品》第2号修改单编制及行业调查、意见征集工作,充分结合茶叶产品品类多、品质差异大等实际问题,及时协调地方政府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供普洱茶等紧压茶内包棉纸、安溪铁观音内膜袋及瓷罐作为茶叶外包装的合理性可行性建议,为行业积极争取合法权益。
贵州省在大数据方面资源丰富,贵州茶产业进行数字化发展,这部分资源可以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重要支撑。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茶产业只有借助新质生产力赋能,依托技术创新突破同质化竞争,才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创新,我有三点建议:1.新举措赋能新生产,借助先进研发技术,培育地方特色茶叶品种,推出多元化深加工产品,丰富贵州茶产业产品线;2.新媒体推动新品牌,依托新兴营销手段,巧妙运用新技术和新策略,深入宣传贵州独特地域与茶文化魅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品牌,助力黔茶推广与市场建设;3.新整合赋能新产业,新质生产力所倡导的跨领域、跨产业协同创新理念,为贵州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和茶文化衍生品,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市场空间,为经济效益注入新活力。
茶叶适度包装有利于品牌塑造和商品销售,但过度包装则会带来多重负面影响。买椟还珠式的包装与茶文化尚俭的意蕴背道而驰,与绿色低碳的新发展理念格格不入。许多茶叶礼盒难以二次利用,各种填充物更是百无一用,最后只能成为生活垃圾,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此外,重“颜值”、轻“品质”的营销理念,也不利于茶叶市场的健康发展。作为市场主体,一是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标准,进一步自觉提高茶叶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人意识,依法诚信经营。二是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按照《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对茶叶及相关制品的有关要求,充分认识限制茶叶过度包装的重要性和时间紧迫性,认真及时开展自查自检工作,主动整改问题,尽早贯标、用标,确保标准实施时达标。
问题七:贵州能否通过“东西协作”机制,与北方产销区形成品类互补?同时,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贵州茶走向国际市场?
“东西协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我国茶产业跨地区融合发展与国际化拓展的重要模式。
目前,贵州多地已与广东、福建等省建立长期协作机制,成功实现了茶产业的互补与合作。就北方产销区而言,贵州绿茶品质优良,通过“东西协作”机制可以补充北方市场的需求,形成品类互补。这种互补不仅有助于贵州茶叶的销售,也满足了北方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茶产业国际化拓展的重要途径。借助这一重要海外“朋友圈”,贵州茶叶已成功通过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贵州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干净黔茶 全球共享”的政策契机,举办品牌推广活动、参加展览展示等方式提升黔茶品牌知名度;通过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茶叶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海外仓”和农产品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强化投入与政策支持,借助“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开拓黔茶出海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