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山漫记∣《矩州风物--叩访黎平三龙侗寨》

2021-06-04 10:11

作者:涤之

我们来到侗族大歌发祥地、有着“捡得完河边的石头,唱不完三龙的歌”之誉的贵州省黎平县永从乡的三龙侗寨。

才看到三龙侗寨的鼓楼,一阵甜美的歌声就冲了过来,紧接着,一群身着五彩服、头插山茶花、襟挂银项圈的孩童以及身着盛装的青年男女热情洋溢、眉开眼笑地迎着我们唱起了拦路歌;一位长者领着同样节日盛装打扮的村民们悉数给我们敬酒。顷刻,鞭炮、芦笙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香醇的迎宾米酒还在颊齿回环,芦笙队又将我们引进了侗寨以“和谐”为主旨的著名建筑物——鼓楼。

还在仰头观看、琢磨鼓楼从地贯顶的独木柱是做甚么用的,一个有着雍容笑颜、优雅歌声的侗装女子,已带头领着来宾手牵手地围着鼓楼领唱着、绕走着,间或大伙跟着“耶……耶……”地唱和着,唱的什么歌听不懂。与我牵手的县民宗局邰盛英局长看出了我眼睛里追询的意蕴,她一边唱和着,一边轻声地告诉我:“这是侗族的‘多耶’,你跟歌师着唱耶……耶……就是了。”我举目一看,我们会长喻忠桂将军正与欢迎我们的长者手牵手、跟着忘情地跟着“耶……耶……”,我也欢畅地耶……耶……了起来。

邰局长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三龙侗寨是黎平县永从乡九龙村、中寨与中罗寨的合称。三龙气候冬暖夏凉,水质优良,风景秀丽,民俗文化活跃,是侗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三龙虽只是一个5000多人口,面积仅54.2平方公里的侗族小乡村,但她的侗族大歌却是唱响了国内外的。三龙蕴藏的建筑、服饰、饮食、节庆、婚俗等文化,真是颇具独特的哦……年轻的邰局长,一口气说出来这么多三龙资讯,我不禁为侗族有这么好的领导叫好。我说:“你是三龙的人吧?”可谁知她竟然是从江苗族!这就更难能可贵了。我还在默默赞叹着,邰局长又见缝插针地介绍开了:领头欢迎我们的长者是中罗寨的寨佬吴明金,领唱的女子是三龙有名的歌师吴品仙。三龙是侗族民歌原生文化生态社区,这里的侗族人民用歌来陶冶情操,用歌的形式制定村规民约,用歌来表达喜怒哀乐。呵!这个可敬可爱的漂亮姑娘,让我们一进三龙就喜兴满怀,谢谢啦!

我眼睛看、手机照、耳朵听,感动连连地吞噬着三龙侗族文化。寨佬已经领着村民将“长桌宴”摆好招呼我们入席了。哈!真是壮观之至呀!诺大的篮球场,满满顿顿地摆了无数桌酒菜,好几个篮子装满了香喷喷的白米饭,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字型,我赶紧凑上前:呵!久闻的侗家美食腌鱼、腌肉,还有烤鱼、酸菜豆腐、鲜蘑菇……呵!藏都藏不住口水直往外冒,饕餮之相暴露无遗。吃吧!还装什么文雅。面对这么丰盛的原生态美食,谁还能忍得住?谁?!

许是看到了我馋捞相,一个小伙盛了一大碗饭给我,咿?怎么这么香?我话还没出口,那小伙说:“这是我们三龙著名的‘香禾糯’又香又糯,您尝尝。”我何止是“尝”简直是“噬”了一大口,啊!真是的又香又糯!还在品评着又白又圆的糯米饭,敬酒歌又响起了。一群头戴鲜花的盛装少女手捧米酒边唱边将酒灌进我口中。啊!醉啦!醉啦!醉眼中我看见一条白狗走近盛糯米饭的篮子,想吃,但不动,眼光寻求可否;一个青年起身走过去,舀了一大坨糯米饭给那狗,那狗含着饭喜洋洋地走开了。看着瞬间青年与狗和谐的需求、给予,我顷刻想到的就是众生平等、“天人合一”!啊!没想到庄子推崇的中华传统文化主体“众生平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竟在这深山老林中奏响着篇篇乐章……

嗨!真的,我醉得太早了!吃完中饭,我们沿着寨子的石径小道信步游览。一个身着红袄红裤的两三岁小男孩,步履蹒跚地走到一口遮掩着半边石头的井边吃力地爬上石盖,拿起上面横放着的竹筒,舀了一瓢井水,喝了些许,长出了一口气,剩下的水向低洼处倒掉;又舀了点水涮了涮竹筒,爬回石盖上,将竹筒仍旧横放在石盖上,又慢慢爬下石盖,依旧蹒跚着向远处走去……“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就是优良传统,这就是保护传承!三龙人真诚笃实、德才兼备的传统美德感召人心。我不禁肃然。

不经然又来到一户人家转角处,发现脚前立着一块青石头,石头顶的墙壁上悬挂着一条被雨水冲刷得退了色的纸条。我好奇地上前抚平纸条一看:“泰山石敢当”!是旅游时从泰山带回来的?侗族相信自然界各种物类和自然现象都有神灵主宰,他方石头当然也可成为此户的庇佑神了。

中午时分了,按惯例,原省军区政委、现任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的喻忠桂将军铁定是午睡了。可今天,在三龙侗寨将军与寨佬手牵手唱“多耶”、又手牵手跳舞后,就成了“军民鱼水情”朋友的真实写照。吴明金寨佬与将军意犹未尽地手牵手来到寨佬家,老将军夸奖三龙侗寨山美、水美、人更美;侗族大歌好、腌肉腌鱼好、糯米饭更好!吴明金寨佬笑得合不拢嘴。两个老人在筹划寨子的前景中提到进寨子的路该修整了,寨佬说只要有石灰就行了;大山里有的是石头,我们自己动手,要不了几天就能搞好……  

群山环绕着的中罗,墙上随处可见新新旧旧的红纸标语,内容最多的就是“饭养身,歌养心”。是呀,作为一个以唱歌为生命的民族,他们的精神支柱不就是歌吗?您听:气吞山河的侗族大歌、婉转传情的琵琶歌、锣鼓喧天的婚嫁歌、悲悲切切的丧葬歌……您能找得出比“饭养身,歌养心”更贴切的写照吗?

寨里准备的节目开始了。一曲侗族大歌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现场。演员们庄重整齐、肃穆认真,头饰、服饰、银饰、化装,绝没有因为在自己的寨子演出就有一丁点儿的马虎。已有2500多年历史、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的侗族大歌,被誉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我们今天是大饱眼、耳之福了。在表演侗戏时,我居然发现有一个演员是黔东南州歌舞团的侗族大歌歌手吴玉莲。幕后我问她,果然是。她为了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发扬光大,回到三龙定居了。在三龙,吴玉莲可是继歌师吴品仙之后有名的歌师,曾多次到过法国、意大利、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唱侗歌,使侗族大歌登上世界艺术殿堂。可你瞧她淡定幸福的笑容,你能从中看出一点点娇矜的“明星”像吗?!

大山里三龙侗寨人、事、物纤尘不染的仁爱、和谐,让我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诗句:“闻道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啊!醉啦!我真的醉啦!醉在三龙。三龙就是仙山,三龙的人们就像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仙境。啊!“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回到县城,已经华灯初上。将军悄悄把我与学会会员李荣叫到他的驻地,将一个信封交到我手上,轻声细语地说:“寨佬说只要有石灰,进他们三龙侗寨的路就好走了。我这只有三千二百块钱,三千块你代我交给县民宗局的同志,请他们转交给三龙侗寨,代我表表心意;二百块请她们代我送给老歌师吴品仙,她教这些娃娃们唱歌都是自费。”我恭敬地接过老将军的“心意”,与李荣也凑了四百元,即刻找到县民宗局邰局长,将3600元交给了她,聊表了我们的心意。

要离开黎平了,心里不免有些怅怅然。是呀,糯米饭还在齿颊留香,侗族大歌还在心头萦绕;热情好客的三龙人倾心尽力地接待了我们,我们能给他们什么?能为他们做什么呢?!

对!为他们祝福吧:祝福天人合一的侗乡天更蓝、水更美,后生更壮、姑娘更靓,老人长寿,儿童健康,干杯!汗啵呐(侗语: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