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种“坏习惯”是孩子变聪明的表现,家长们别再误解了哦!
不少妈妈感到疑惑,为什么宝宝越大反而越难带,各种小毛病、坏习惯不断,当初可爱惹人喜欢的天使宝宝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坏宝宝”?
育儿路上的问题很多,有一些问题纯粹是因为妈妈误会了宝宝,不了解宝宝的成长特点导致的哦。比如,以下这5个行为,在妈妈们看来“惹人烦”,却实实在在是宝宝正在变聪明的表现哦。
宝宝吃手是让妈妈们感到担忧的一点,一方面觉得不卫生,另一方面又担心是宝宝不安和有压力。
其实,宝宝10个月之内的吃手、吮吸手指行为,不必太担心。
宝宝的各种感觉器官中,最先发育的是嘴唇和舌头,用小嘴来感受周围的事物,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最初,他们没有能力去拿起手边的物品“品尝”,能够得着的就只有自己的小手了。
宝宝自主把手放入嘴里,依靠的是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协调配合,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这也是一种自我情绪安抚的表现,宝宝用吃手来转移情绪,这有利于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般来说,宝宝从6个月左右开始认生,这说明他们已经能逐渐区分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了,这是智力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也是先天的保护本能。
对于他们的认生不用在意,过2-3个月就会逐渐消失,也别因为这个担心孩子长大后性格孤僻、缺乏社交能力,真的没有关系。
宝爸妈要接纳宝宝,明白其个性和感受,给宝宝时间,让宝宝慢慢观察陌生人,放下戒心,慢慢跟陌生人熟悉起来。
宝宝在玩游戏时经常自言自语,仿佛在与无数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比如,过家家时,会把自己想像成妈妈,也会照顾生病的宝宝,还会用各种话语来安慰“宝宝”。
其实,这是想象力发展的表现哦。在做假装游戏中,宝宝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告诉自己将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并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克服障碍,控制自己的情绪。
妈妈们可以多陪着宝宝一起玩游戏,因为玩游戏可以激发宝宝想象力哦。当遇到宝宝自言自语时,别粗鲁地打断,静静观察就好,你会发现这个小游戏很有趣。
当宝宝长大到3岁左右,他开始有了自己清楚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他也逐渐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宝宝可能会主动回避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从而出现撒谎行为,虽然有点“强词夺理”,但这也是宝宝思维能力的一种进步。
这里并不是说可以允许宝宝撒谎,而是说要区别对待,搞清楚宝宝究竟是在他想象的空间里畅游还是真的在说谎。
当孩子开始出现撒谎的行为,我们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是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改正,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创造力。
孩子们都在慢慢长大,而这个过程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引导和等待,在这静待花开的过程中,多一点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会体现到更多为人父母的乐趣。
不过,有些坏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可千万不能大意。
爱吃甜点,爱喝含糖饮料
很多零食和饮料看似健康,打着粗粮或补充维生素的口号,但其中大多数产品都含有大量糖分,长期饮用,会影响孩子发育。
如何改正:水是最好的饮料,如果想增添花样,可以加些鲜榨的果汁,也可以补充低脂牛奶。
零食方面,苹果,面包或者带果仁的酸奶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洗手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为,洗手是减少儿童患病的最好方式,但现实中很多孩子不喜欢洗手。
如何改正:告诉孩子几个需要洗手的关键时刻:上厕所后,吃东西前,挖鼻孔后。
训练他们使用香皂,洗手时唱些欢快的歌。出门时如果接触的桌椅较脏,就带些酒精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擦拭一下。
不过,家长也无需时刻紧盯孩子洗手,适当接触细菌也会增强免疫力。
晚睡觉
睡眠不足易引发行为问题、易怒和学习成绩差等后果。如果睡眠质量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如何改正:规定孩子上床的时间,避免睡前接触暴力类节目。
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研究,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1至13小时的睡眠;5至10岁儿童需要10至11小时;10岁以上需要8.5至9.25小时的睡眠。
家长要帮孩子创造良好睡眠环境:远离电视,睡觉时室内光线要暗、屋内凉爽、安静。
不吃早饭
对孩子来说,早饭是最重要的一餐。
很多营养学家表示孩子不吃早饭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而且吃早饭的孩子不易怒,接受信息快,注意力集中,学习成绩更好。
如何改正: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吃早饭。
早餐应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如摊鸡蛋、粗粮主食、低脂奶酪或牛奶等。
不刷牙,不用牙线
即使是婴儿,也可能发生蛀牙和感染。如果小时候就得了蛀牙,将来成人时得蛀牙的几率会很高。
如何改正:孩子6个月左右长出第一颗牙齿时,家长就需要每天给他们刷两次 牙,可以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直到3岁。
3-6岁可以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
孩子可以吃大人一样的饭菜时,就要开始使用牙线,每天一次。
使用牙线和刷牙同样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使用牙线,直到他们自己能够使用之时。
缺少户外活动
据调查,近一半的学龄前儿童不能每天外出游戏。
户外活动可以促进身体发育、视力健康和大脑健康,还可以补充维生素D,增进骨骼发育。
如何改正: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户外活动,家长每天至少要带孩子出去一次,可以一起散步,跑步骑车,也可以玩游戏,总之,让户外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沉迷电子产品
众多研究表明,太久观看电子屏幕对孩子有害:快节奏的动画片影响注意力和组织能力,视频游戏让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看电视腰围会增大、运动能力减弱等。
如何改正:18个月以下的宝宝应该杜绝使用电子产品,和家人的视频时间除外。
2岁以上的学龄前宝宝,每天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个小时,而且每隔15-20分钟就要休息一下眼睛,不能连续对着电子屏幕。
10岁以下,儿童卧室不要安装电视,吃饭不可看电视,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总计不超过2小时。
当然,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以身作则必不可少。看到文章的你, 快给孩子做榜样,一起成为更好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