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瑞眼科医院春节青光眼门诊激增 医生解析:熬夜与饮食不规律成“隐形推手”
春节期间,贵州普瑞眼科医院迎来了一波就诊高峰,其中青光眼门诊量较平时激增数倍,其中年轻患者量明显上升。根据统计,平时,青光眼患者在门诊几天才能碰到1例,而春节这十几天,已经高达三十几例。值班医生林朝该指出,这一现象与假期中普遍存在熬夜刷剧、彻夜打牌、饮食失衡、过度用眼等不良习惯密切相关。
资料显示,青光眼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国患者超过2100万人,其中致盲率高达23%。贵州因高盐饮食传统及冬季室内活动增多,成为青光眼高区域之一。青光眼作为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而春节期间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正成为其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
春节成眼健康“高危期”:熬夜与暴饮暴食如何诱发青光眼?
林朝该医生解释,青光眼的核心病理机制是眼内压(IOP)异常升高,导致视神经纤维逐渐凋亡,视野从周边向中心逐渐缺损。“正常情况下,房水循环维持眼压平衡,但熬夜、情绪波动或大量摄入高盐高脂食物,会干扰这一平衡。”他进一步说明,夜间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时,瞳孔在暗环境下持续放大,可能引发房角狭窄甚至关闭,阻断房水排出通路,导致眼压骤升。此外,过量饮酒或咖啡因饮料会扩张眼部血管,增加房水分泌,进一步加剧眼压波动。
“春节期间,许多年轻人连续熬夜追剧、打游戏,甚至通宵聚会,加上火锅、烧烤等高盐饮食的刺激,使得本就存在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病史者、高度近视患者、糖尿病患者——更易急性发作。”林朝该强调,部分患者误将青光眼引起的头痛、恶心视为“肠胃不适”或“感冒”,延误诊治,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失。
眼睛这些信号需立即就医
青光眼早期症状隐匿,常被称为“视力的小偷”。林朝该提醒,若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诊:
1. 眼压升高征兆:夜间或清晨出现持续性眼胀、眼痛,伴同侧头痛;
2. 视野缺损:如上下楼梯踩空、驾车时忽略侧方车辆,或感觉视野如“管中窥豹”;
3. 虹视现象:注视灯光时周围出现彩虹样光环,提示角膜水肿;
4. 全身性反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可能伴随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易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或脑血管疾病。
科学护眼指南:高危人群如何安稳过节?
针对春节期间的用眼健康,林朝该提出三级防护建议:
一级预防(健康人群):
规律作息:避免连续熬夜,用眼30分钟休息5分钟,夜间使用电子设备时开启护眼模式;
饮食调控:减少腌制食品、酒精及含咖啡因饮料摄入,多补充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
情绪管理: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焦虑、愤怒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升高眼压。
二级预防(高危人群):
定期筛查:40岁以上、600度以上高度近视者,每年需进行眼压、眼底OCT及视野检查;
避免诱因:慎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散瞳类滴眼液,黑暗环境中不宜长时间低头玩手机。
三级预防(确诊患者):
严格用药:按医嘱定时使用降眼压药物,切勿因节日活动漏滴眼药水;
紧急预案:随身携带医生联系方式,突发眼痛、视力骤降时立即就医。
专家呼吁:早筛早治可避免90%致盲风险
“尽管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但通过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90%的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保留有用视力。”林朝该表示,春节后建议高危人群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尤其关注眼压和视神经杯盘比变化。他同时提醒,随着现代人用眼强度增加,青光眼已非“老年病”,门诊中30-40岁患者占比逐年上升,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是守护“心灵之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