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共发展 鱼水情更浓——安顺市双拥工作综述

2023-04-12 10:57

安顺,一片红色的沃土,红军长征时曾在西秀、镇宁、紫云三个县区400余个村寨留下光辉的足迹。

今天,穿越历史的交响,“军爱民、民拥军”的旋律在安顺这片土地又书写出崭新的篇章。2016年、2020年,安顺市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安顺“兵支书”成为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

传承、创新,近年来,安顺市进一步弘扬双拥优良传统,更加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创建,拥军崇军氛围更加浓厚、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机制创新 携手共筑双拥新路

时代变迁,变不了拳拳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

安顺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队建设计划,把双拥工作与中心工作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军地领导参加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

2022年,安顺市及时调整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下发《安顺市2022年双拥工作要点》《安顺市2022年巩固提升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工作方案》等,对39个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每个成员单位明确1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保障双拥工作有序运行。

推进社会化拥军,擦亮双拥金字招牌。2022年,安顺市发动各社会阶层积极参与社会化拥军,开展 “百业千店齐拥军”活动,发动各社会团体、企业、商户参与,与84家企业建立拥军优抚优惠优待内容清单,制定优待措施,涉及医院、银行、通信、住宿、餐饮等行业,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惠优待服务。“双拥医院”、“双拥银行”“双拥商店”等先后签约授牌,打通“绿色通道”为退役军人看病就医、就业创业等提供便利。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共建美好和谐社会”为主题开设“双拥大讲堂”,创新通过书画的方式,“以文化人,书画双拥”为主题,探索安顺市文化拥军的新模式。

安顺市国有A级景区施行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三属”首道门票免费的优惠政策,黄果树旅游集团被全国双拥办列入首批优秀拥军企业,为全国持优待证人员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有力推动社会化拥军蓬勃向上。

“军民共建、鱼水情深”。在地方拥军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驻安部队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工程项目建设、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配合地方相关部门执行疫情防控卡点执勤、重点人员检测、交通管制、应急值守等任务。安顺军分区机关和所属6个县(区)人武部共协调捐赠价值30万元文具、校服、体育器材等学习、生活物品,并通过消费帮扶的方式,投入资金12.3万元,援建乡村学校7所,资助贫困学生16人;武警安顺支队投入18.7万元,为帮扶村安装村级活动广场安全护栏、购买医疗器械、电脑,并开展助学活动帮扶13名学生,同时援建黄桃种植产业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建设等。

政策暖心 解除军人后顾之忧

为解决好军人后顾之忧,安顺市党委政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顺应军民期盼,用心当好“后勤兵”、搭好连心桥、办好暖心事,严格落实抚恤优待政策,做好退役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等,努力把国家和社会的优待转化为官兵安心尽责、家属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内生动力,奋力开创安顺市双拥创建工作新局面。

协调解决优抚对象社会保障、临时救助、医疗住房困难等问题,改善退役军人的基本生活。持续开展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援助关爱基金”行动,为困难优抚对象排忧解难,救助遇到特殊困难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家庭。2022年,安顺市共募集市级援助关爱基金资金量达86.03万元,实地走访慰问3.1万余人,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1.1万余人。共使用省级援助关爱基金帮扶、褒扬退役军人28人,使用市级援助关爱基金帮扶安运司困难退役军人34人,各县(区)使用县级援助关爱基金帮扶困难退役军人122人。

常态化提供线上线下就业服务,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4场,网络发布就业信息3次,参与单位与企业97家,提供岗位4718余个,参加退役军人35822人,签订意向协议738人;与安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沟通协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退役军人161人。

为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安顺市及时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按比例将省、市配套资金下拨各县(区),用于支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并开展教育培训,43名退役军人参加岗前技能培训,544名退役军人参加适应性培训,提升工作技能。

急官兵之所急,想官兵之所想,安顺市研究下发《安顺市2022年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把服务部队备战打仗、支持部队建设改革作为第一要务,第一时间研究解决部队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典型培塑 打造双拥新典范

“兵支书”,是安顺市的一个“金字招牌”,这个群体曾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立下新功,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涌现了肖正强、褚代洋、雷兴发等典型,生动展现双拥工作的实践。

2022年开始,安顺市着力打造“兵支书”升级版,接续引导“兵支书”队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基层政权稳固、服务国防动员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春天阳光正好,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恒礼忙开了,发动村里管护油茶、种植蔬菜、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从2017年部队退役,到202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黄恒礼用心用情布局村庄发展,依托丰富的溶洞、天坑、天生桥、田园风光、民俗村寨,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

几年的奋进,黄鹤营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路四通八达,楼房整齐划一,产业齐头并进,村民开起了客栈、农家乐,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景点。

如今,安顺市860名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兵支书”的内涵更加宽广,向“兵经理”“兵校长”延伸,其中“兵经理”1466人,“兵校长”163人。“兵支书”经验已全面推广,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以“兵支书”为引领,安顺市大力扶持退役军人创业,坚持“政银联动、金融助力、扶持发展、巩固脱贫”的原则,协调银行发放退役军人贷款、兵支书贷款,安顺农行“兵支书e贷”累计投放1249笔、11073.9万元;退役军人“创业e贷”累计投放164笔、1973.3万元。

把双拥工作办成“尊崇工程”,2022年,安顺市开展“为国戍边,荣归故里”迎接退役军人返乡活动;在火车站、高铁西站设立退役军人返乡接待站,为每一位返乡退役军人办理报到预登记,发放政策宣传资料,安排车辆免费接送,增强广大退役军人尊崇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统一悬挂光荣牌4.6万余块。开展送喜报266人次。此外,安顺市双拥办还联合教育局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为戍守边疆的人民子弟兵送去安顺家乡特产,送上新春祝福。

站在新的起点,安顺市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形势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弘扬光荣传统上当先锋、在探索新时代双拥工作上做表率,以实际行动谱写安顺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