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贵州 | 喀斯特王国贵州:岩石与生命的共生密码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5-04-15 12:00

贵州,喀斯特地貌覆盖了全省73%的面积,被誉为“喀斯特王国”,其独特的地质地貌造就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孕育了2.45万多种动植物,是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地,生长着280多种贵州特有种子植物。

岩石与生命的互动,在此书写着地球生态演化的奇迹。

藻类、地衣和苔藓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奠基者。它们附着于石灰岩表面,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碳酸钙,释放钙、镁等矿物质,形成原始养分。这些低等生物的残体与矿物颗粒结合,在岩面裂隙中堆积出最初的土壤层,为高等植物登陆创造条件。

随着微环境改善,蕨类植物率先在岩缝中扎根,其根系进一步加速岩石风化。种子植物接续登场。这种“植物-岩石”协同作用,推动生态系统从苔藓地衣群落向复杂森林群落演进。研究显示,喀斯特岩面每形成1厘米土壤需要2000-8000年,而植物群落的建立可将成土的效率提升3-5倍。

喀斯特生境的严苛性催生了独特的适应性进化。部分植物发展出“钙偏好”的特性。这些进化策略使0.1%的突变个体在“岩石筛选”中胜出,最终形成独立物种。

贵州喀斯特生态系统呈现“地上-地下”双层异质性:地表峰丛洼地形成孤岛化生境,促使物种隔离分化;地下溶洞网络则成为盲鱼、洞螈等特有穴居生物的庇护所。这种三维空间的分隔,使单位面积的物种数达到非喀斯特区的1.5倍。尽管系统生物量仅为同纬度常绿阔叶林的30%,却以“小而精”的模式维系着中国17%的高等植物种类。(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