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面对面丨上海海事大学 航海家的摇篮
上海海事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一百多年来,学校以“忠信笃敬”为校训,肩负“兴学育人,强海兴邦”使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成就卓然。2019年,学校成功举办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上海海事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首届世界海事大会以及第二届顶尖科学家论坛。
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12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目前,学校拥有本科生165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5000人,留学生近700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就业50强”、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并获建上海市首批高校创业指导站。学校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毕业生逾16万,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点击收听节目音频
00:00 / -2020年在贵州的招生计划
贵州作为高考大省,学校每年对其投放计划的比例都很高,近几年都稳定在180人左右,2020年学校计划在贵州招生183人。
学校招生优势:
地理优势: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落地生根,上海海事大学迎来崭新一轮的发展。本着“立足上海,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宗旨,依托独特的区位、政策、学科、基地、行业及国际合作优势,学校成立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积极开展在自贸区航运服务、自贸区物流服务、自贸区海关与检验检疫、自贸区供应链政策、APEC供应链、自贸区与供应链情报、航运与自贸区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研究咨询、政产学研合作、境外合作、高端教育培训、情报发布等工作。在未来的实践中,学校将秉持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理念,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上海需求、共同推动自贸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科优势: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被誉为是“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形成了以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和文学等多种学科门类的专业体系。尤其在航运技术及管理方面,学校坚持发展自身优势项目,重点建设有特色和优势的品牌专业。世界航运高速发展使得相关的物流、贸易、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学校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调整专业设置,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学校拥有12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 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国际化发展优势:2019年学校成功举办首届世界海事大会和世界海事(海洋)大学校长论坛,构建海事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与境外海事类院校的沟通与合作。承办第二届顶尖科学家论坛。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2019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和中国工程建设行业供应链研究与创新发展论坛,提升学校在国际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培养,与海外50余所院校或机构合作开展81个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选派700余名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为学校学生搭建了缤纷多彩的国际交流舞台。
在专业设置上的特点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海洋强国战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实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高端的航运、物流、 海洋、贸易等专业人才。纵观上海以及全国高校的学科专业布局,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在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方面与国家战略及上海城市建设发展高度吻合的一所高校。学校培养的各类专业人才,基本涵盖了国际航运、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与金融、海洋工程、信息技术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学校现在作为上海市高水平建设高校之一,也是一流本科建设试点高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本科专业。
近三年在贵州招生的录取分数线详情
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成绩、在专业就业与毕业生深造方面的渠道与优势
人才培养
(1)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以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突出专业特色,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3)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基于成果导向(OBE)的教育原则,精细化设计人才培养全过程。
(4)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鼓励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5)坚持国际化办学,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实施国际化教育,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一流大学优质课程及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教育课力争逐步与国际接轨。
深化教育改革的成绩
2017年入选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建立全员协同育人体系机制。建立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体制机制。完善新进教师培训、教学竞赛板块设计、选拔教师参加上海市级教师教学竞赛,探索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各专业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毕业生状况社会调查,着力加强学风建设工作。
建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全面开展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完成与综改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建设。建设一批优质双语评估课程,大力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示范课程。创新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机制,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纳入培养过程。
就业
学校2013年成立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和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将自贸区建设与供应链研究有机结合,以提升自贸区产业链建设水平,促进自贸区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型发展,同时推动政府监管职能的转变。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采取国际上先进的商学院运作模式,与全球优秀教育机构资源共享,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航运金融教育品牌,构筑具有影响力的航运高端人才输出基地。
学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航运、港口、物流、海洋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航运管理、物流、交通运输、海洋工程等教学科研及技术服务等工作。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就业50强”、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上海市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等荣誉称号,并获建上海市首批高校创业指导站。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加大就业市场开拓的力度,提升就业岗位质量,与部分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有效联系,向相关企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圣戈班集团(SAINT-GOBAIN)、华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三井物产株式会社(MITSUI)、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惠普、海航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苹果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百事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利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联邦快递、马士基集团、联想集团、兴业银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
招生录取规则
1、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秋季统一考试)成绩录取的规则:
(1)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以及各省(区、市)各批次的投档模式和相关政策,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2)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规则:
在贵州省进行专业录取时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专业志愿顺序不设级差。
(3)政策性加分在专业录取时计入总分。
(4)对达到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未进入专业志愿、且愿意服从所有专业调剂的考生作调剂录取。
2、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省招办可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非第一志愿考生(包括征集志愿)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剩余数的120%进行投档;若生源仍不足,学校可以将剩余的招生计划调配至生源充足的省市安排录取。
3、同分条件下,考生文科按照:语文、外语、数学的顺序;理科按照数学、外语、语文的顺序,录取单科成绩优秀的考生。省招办另有特殊政策的,遵照省级招办政策执行。
《高校招生面对面》由贵州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联合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APP”、贵州普学教育共同打造。
播出时间:3月16日至7月15日每天17:00——18:00
收听调频:贵阳FM98.9 / 遵义FM90.6 / 安顺FM89.5 / 六盘水FM98.9 / 凯里FM89.1 / 铜仁FM91.8 / 毕节FM88.4
节目QQ群:1087582595
“动静新闻”APP收听方式
①扫码下载「动静新闻」APP
②点击屏幕下方视听
③点击屏幕上方广播,选择贵州经济广播(可提前预约节目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