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正式成立

文体旅事业部 | 2025-01-15 09:48

2025 年 1 月 10 日,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议在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会议室召开,来自全州基层一线的非遗传承人、非遗领域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7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开启黔东南州非遗保护传承新篇章。

会议通过了《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章程》《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费收缴及管理办法》,选举了协会理事会和监事。范钟声同志当选为第一届会长。

黔东南是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81.7%,被誉为“歌舞之州”“非遗之都”“百节之乡”。目前,全州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3处(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项目56项78处,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列;省级非遗项目218项307处,位居全省第一;州级非遗329项417处,县(市)级非遗1590项。州内民族节日众多,全州每年有各类民族节日390余个,其中万人以上的节日有120多个。

据了解,黔东南州非遗保护协会将设立银饰、刺绣、蜡染、编织、民族歌舞、民族乐器、民族医药、民族饮食、民俗活动九个分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规范,加强交流互鉴,拓展发展空间,使非遗保护传承的活水源源不断。将着力建好“一个平台”即数字非遗––黔东南非遗保护官方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九大工程”即项目保护工程、提升申报工程、科技助力工程、产品研发工程、技能培训工程、宣传推广工程、销售引流工程、对外交流工程、权益维护工程,推动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文化影响力,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广泛宣传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 

资料提供: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