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样子丨高跞和他的“文化大院”
深秋时节,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新地村的一家“文化大院”里,村民们正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还有的聚在屋子里练习书法,切磋技艺……
文化大院主人名叫高跞,是土生土长的西新地村人。说起高跞和他的“文化大院”,可以写一部情节曲折的书……
高跞(右一)在教授绘画
高跞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从小便与“肢体瘫痪”抗争,但是内心倔强的他,从未向命运低头。高跞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民间画匠,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发现自己也特别喜欢绘画,于是从小到大四处拜师学艺,不断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艺术的确可以陶冶情操,甚至忘记病痛……
1990年,高跞如愿考取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正式步入了书画艺术殿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时居住在县城的高跞思乡情结越来越浓,他也特别希望自己从艺术中获得的精神给养能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从艺术中获益。于是他想,如果能把家乡的文化活动也搞起来,乡亲们也会有更富足的“精神生活”!
高跞说:“2018年我的父亲去世后,小院就闲置起来了,也有点荒芜,我就想把这块建成我们新地村文化中心,让大家业余时间有休息、娱乐和交流的场所。”
高跞(右一)在展示绘画作品
刚开始,高跞的这一想法遭到了一些人的不理解,认为高跞是在瞎折腾,甚至有点犯“傻”气。其中也包括他的妻子伊宏杰。她说:“老高跟我说的时候,其实我有点想法,我说自己的日子还挺捉襟见肘的呢,还弄文化大院,既然弄了,肯定得往里投资。”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跞说服了妻子,又先后拿出八九万元购买了修缮物资。为了省工钱,高跞就找到几名文化好友,帮忙施工。每天他都拖着残疾的腿和他们一起搬砖、弄瓦、和泥、抹墙。他又花费了1万多元找铲车把院子外面的垃圾坑填埋、铺平、砌上砖,还购买了健身器材,建起了文化广场。
高跞文化大院
高跞说:“文化院建了个书屋,里面有上千册书,品种挺全的,还有些历史。院里栽了很多花草,种了点葫芦,大家可以在这休闲,陶冶情操。外面的文化广场也挺好,看着村民乐呵呵地跳舞,心里也高兴,能为村民做点事让我觉得很欣慰。”
农闲之余,乡亲们田里归来,放下农具,茶余饭后,在文化院里读书、下棋、打球、品茶、谈天说地,极大地活跃了乡村文化生活,愉悦了身心,留住了乡愁。
2021年,高跞文化院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颁发为全区农牧区文化示范户,宁城县仅此一家。
村民们在文化大院里跳舞
正是因为出生在农村,了解农村,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坎坷经历,让高跞有了一颗朴素心、善良心,总是喜欢帮助人。近些年来,高跞一直义务为宁城县书法爱好者教课,风雨无阻。不管出差多远他都要赶回来给学生们上课,这一坚持就是17年,他的学生有2000多人,可谓桃李满天下。
学生王荣说:“高跞老师非常了不起,他教过的学生现在也逐步往下传承,往下教学生。高跞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教的学生有2000多人了,这些人对宁城县来说又是文化的传播者。”
高跞文化大院
高跞说:“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的‘文化大院’寄托着我的文化情结,我是被‘艺术’陶冶的人,也希望把这种受益传播下去,让更多人在文化生活中身心受益!”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每个人都了不起!
你的样子,是不畏困难,传播文化;
你的样子,是热心公益,教书育人。
你的样子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