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认知传播学年会暨认知传播高端论坛在贵阳顺利举行

大众生活频道 | 2020-11-16 18:09

第七届中国认知传播学年会暨认知传播高端论坛在贵阳顺利举行

       11月13日至15日,第七届中国认知传播学年会暨认知传播高端论坛在贵阳举行。本次会议以“风险话语与认知传播学学科体系建构”为主题,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10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学术交流和探讨。

       开幕式上,贵州师范学院副校长肖振猛代表学校对莅临现场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

贵州师范学院副校长肖振猛

       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欧阳宏生教授、全球修辞协会会长陈汝东教授代表大会致辞,并对认知传播学的观点、范式、路径和风险传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探索进行多元建构与深度阐释,集中解读大变局背景下认知传播学的理论建设及未来发展。

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欧阳宏生教授

全球修辞协会会长陈汝东教授

       大会设置主题报告和主题发言两个环节。清华大学郭镇之教授作了《认知心理与拟像传播——以电视剧为例》的主题报告,她认为,电子游戏和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拟像时代的到来。通过电视剧《三十而已》与《隐秘的角落》中的两个世界与两种文本为例,分析了在拟像传播中电视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不同。

清华大学郭镇之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李幸教授与大家探讨了认知传播学的多元化发展。他认为新媒体时代,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等传播学经典理论正在被颠覆。认知传播学作为一个新学科,为传播学领域提供了新视点和新角度。

华南理工大学李幸教授

       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从新时代我国话语体系建构的成就和风险以及新时代我国话语风险消解的修辞策略三个方面作《论新时代国家话语风险消解的修辞策略》主题报告。北京大学教授陆地分享的《中国周边的认知与周边传播》报告,他认为“中国”的内涵分为地理中国、民族中国、文化中国、政治中国与经济中国五个层次。只有加强对概念、主体和客观事实的认知,才能传播精准,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大学陆地教授

       浙江传媒学院曾静平教授阐述了《智能传播技术支撑体系的层级逻辑关系》。他提出,当下5G时代具备超快速度、超高密度、超低时延等特点,包括“万物互联、万物智联、万物动联”三大场景。

浙江传媒学院曾静平教授

       随后,在主题论坛的第二单元,杭州师范大学施旭教授作《国家安全政策的全球传播:理解中国国家军事战略》、中国社科院大学漆亚林教授作《“鸡汤文化”的逻辑理路与未来走向——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四川外国语大学林克勤教授作《第三次认知革命视域下的交往嬗变——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暨南大学晏青教授作《重识新闻价值:建设性新闻的实践、范式与研究展望》主题报告。

       其次,在当日下午的三个分论坛中,来自全国各大学、研究机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专家学者和在读博士生围绕风险社会下的情境认知与识解把握、风险社会与主流传播框架、风险叙事与政策指向的归并与背离等13个主要议题开展研讨,分别介绍他们的理论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

  闭幕式由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韦丹主持,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林克勤教授做研讨总结报告,他对此次大会在当下学科热点问题的探讨和未来话题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肯定,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建构了他们自己独特的学术视野,丰富了认知传播学知识体系,更好地发展了传播学研究新范式。

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林克勤教授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韦丹

  2020第七届中国认知传播学年会暨认知传播高端论坛由全球修辞学会、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学院承办,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