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资源再利用 为毕节高质量发展注入农业新动能
一簇簇肉质脆嫩的平菇,一阵阵浓郁扑鼻的菇香……来到七星关区何官屯镇龙汉村成忠巧家自制小拱棚里,朵朵蘑菇竞相绽放。这是毕节市让秸秆变废为宝,秸秆作为基质种植食用菌其中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毕节市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秸秆收储-秸秆基料化生产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回施农田”循环经济发展及全产业链高值化应用新模式,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一条有效、持久的路径,不断拓宽秸秆利用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生物质资源,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能量,种植出来的平菇更是厚实鲜美。利用这一优势,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人员2022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尝试将秸秆作为基质种植食用菌,把我市丰富的秸秆资源与发展食用菌产业结合起来,不断壮大我市的食用菌产业。
“将回收来的玉米秸秆经过堆放、浇水、石灰水消毒发酵后,5天左右可成为辅料。种植时采用“夹心饼干”的方式,在最底部铺一层秸秆,点上菌种,上面再覆盖秸秆、土壤。2个月左右平菇直接生长在秸秆基料上,栽培后来年废料还可以充当有机肥直接还田,不仅提高土壤肥力,还能避免秸秆还田不易腐熟的缺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人员介绍。
“以前我们都是玉米收获之后就将秸秆砍伐焚烧,土地基本闲置,现在得到农业专家的指导之后,利用玉米秸秆种植蘑菇,冬闲季节还能得到额外的收入,明年还可以用这些菌渣来当作肥料,减少我们购买肥料的开支,也不耽误我们种植其他农作物,太划算了......”农户成忠巧不停地给大家说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每棒菌种成本2元左右,每棒菌种能产4斤左右的平菇,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棒菌种长出的蘑菇能卖20元。每亩地产生400斤左右的秸秆,使用20个左右的菌种棒,保底每亩地能增加300多元的收入。不仅如此,还能减少化肥使用开支、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等等”农技人员给农户算了一笔经济账、生态账。
毕节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让秸秆长出蘑菇,解决了秸秆综合利用难题,既减少了秸秆焚烧产生大气污染现象,也减轻了因秸秆粉碎、地墒升高、害虫滋生等引起的减产问题,又方便了农户整理土地、提升肥力、增产增收。近年来毕节市引导鼓励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86%以上,成功激活“秸秆经济”。2022年,七星关区和金沙县被确定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
下一步,毕节市像看待农产品一样看待农作物秸秆,将“秸秆经济”作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畜牧业、食用菌产业、能源产业等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为毕节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农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