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贵州|第二季概念片发布:CG动画下的贵州之宝
本周六(12月23日)晚21:20分,贵州卫视即将推出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第二季)。在本季节目中,我们将深耕贵州历史文化,以“发现贵州、理解中国”为核心主题,立足贵州“因国而生、为国而立”的历史主线,深入解读贵州文化特质,为观众呈现一个文化层次极其丰富、多元、开放的贵州。
新一季推出的概念短片选取了节目中有代表性的十件贵州物品,用CG的方式超细致地还原它们的微观局部。配合着充满仪式感和神秘感的音乐,通过缓慢推进的微观镜头,向观众呈现贵州历史的一些侧切面。近距离地感受它们身上的历史痕迹,体会那些漫长历史时空中绵长、隽永的美丽故事。
第一件物品 贵州岩画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贵州陆续在西部的关岭、贞丰、六枝、镇宁,中部的开阳、福泉、龙里,南部的长顺,东南部的丹寨等县境内,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画遗迹。综观贵州不同地区的岩画,其图像大致可以分为人与动物、田畴房屋日用器物和抽象符号等五类。这些岩画以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保存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向世人展现了千百年来生存在这里的人们那丰富的生活场景和动人的生存智慧。
第二件物品 大松山墓群出土海贝
大松山墓群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迄今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历史时期墓群,体现了从家族墓地到公共墓地的巨大转变。墓群年代脉络清晰,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发展进程,堪称一部埋藏于地下的两晋南朝至明朝的“黔中通史”。大松山墓群出土文物数量众多,有的文物反映出当地与外部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贸易和交流,如出土的明晚期海贝货币,可能来自马尔代夫。
第三件物品 傅家扁担
贵州镇远古镇的傅家大院建立于清朝嘉庆年间,曾经是“裕盛老行”的创始人傅家的宅院,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和欣赏价值。在两百多年前,傅家先祖拿着扁担从江西一路走到镇远,在码头上做着“挑码头”的工作。有了积蓄之后,就往来于镇远和湖南之间,做起了桐油和货运生意。傅家先祖希望后人不忘记创业的艰辛,便留下了“扁担传家”的家训。如今,这两根扁担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第四件物品 水书
水书,水族人民称之为“泐睢”,是水族人的古文字或由这种文字编写的书籍或文献的总称。“水书”通过习俗渗透到水族人生活的各个侧面,影响和指导着他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宗教和精神意义。水书由水书先生掌握和应用,保存了丰富而古老的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形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件物品 汽车币
中国近代机制币史上颇有名气的“贵州汽车银币”,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在贵州主政的军阀周西成的得意之作。由于灾荒加重,军阀混战,贵州贫穷凋敝。周西成上任之后,整肃治安,整顿金融,创办实业,整治交通闭塞等问题,使贵州省经济与民生得以逐渐恢复。他还主持修建了贵州第一条现代公路,购买了贵州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因此,贵州造币厂铸造发行了贵州汽车银币以示纪念。
第六件物品 傩戏面具
傩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文化,旨在驱逐瘟疫、祈求丰收和平安。傩戏面具作为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傩祭、傩舞和傩戏中。贵州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成为我国傩戏最多的省份。傩面具是傩戏文化的载体之一,通常使用木材、竹子、纸张等当地材料制作,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寓意深远,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
第七件&第八件物品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是苗族最具备民族性和民族特征的装饰物。“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明代之后,苗族银饰几经变化,形成了现在以大、重、多为美的审美特点,立体地展现出了苗族服饰的特殊造诣。
第九件物品 太阳鼓
太阳为苗族万神之首,象征着苗族人对光明温暖的向往,也是对大地生命生生不息的祈愿。太阳鼓作为苗族最神圣的祭器,不仅寓意光明希望,还是苗族古老历法的具象体现。每逢重大节日,苗家儿女都会身穿传统盛装,围着太阳鼓载歌载舞。太阳鼓被敲响,则寓意着太阳照耀大地,庇佑族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第十件物品 侗族刺绣
侗族民间刺绣主要用于妇女上衣,胸兜、围裙、男头巾、绑腿、小孩口水围、鞋帽背带以及香包、花袋、手帕和床帐等花边图案装饰,以黎平尚重、榕江保里、镇远报京一带最有特色。其纹样以龙凤、锦鸡、鱼蝶为主,兼以花、树、叶、果等造型。侗家刺绣尤讲究针法,有直针、铺针、俄针、施针、打籽针、绕串针、辫针、接针、缠针、锁针、盘全、套扣等,多达二十余种。
《这一站,贵州》(第二季)节目将于12月23日起每周六晚21:20分在贵州卫视播出,同时也将在腾讯、优酷、哔哩哔哩、IPTV等平台推出,贵州卫视官方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进行宣传推广。
文稿:何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