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典·黔程共赏丨每一个动作都是历史:苗族“踩月亮”复刻先民迁徙足迹

2025-09-15 08:59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四年一度的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贵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文艺盛会。为全面呈现我省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动静号倾力打造《民族艺典·黔程共赏》专题,邀您共赏民族文化魅力!

当晨雾漫过苗岭,后山的“月亮杆”即将苏醒。这里是勇者的竞技场,也是祖先迁徙精神的守望台。“踩月亮”作为贵州苗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历史记忆。

相传,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因战争失败,分散隐入深山密林。首领为召集余部共同祭奠蚩尤,便趁月色(称为“踩月亮”)在山顶树立高杆,男女青年围杆起舞。历经数代传承,这一登杆舞月的形式逐渐演变为当地传统的竞技舞蹈。

“踩月亮”分为三段式:爬花杆、踩月亮、滚山珠。男青年一边吹奏芦笙,一边攀上十几米高的主花杆,并在爬杆过程中完成各种惊险动作。每一次转身,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无保护的高空,象征着祖先迁徙时的绝境;吹芦笙的双手,代表着穿越苦难的信念。每一个动作,都在复刻历史的足迹。

如今在后山,“踩月亮”已发展为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舞者凭借彼此的信任与对传承的担当,在高杆上共同奏响一曲协作之乐,宛如苗族先辈在迁徙途中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来源:仁怀县融媒体中心 王莺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