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旅知识趣味挑战大赛知识要点 | 人文贵州 -- 文物古迹篇(十二)

文体旅事业部 | 2023-04-26 22:29


人文风情独特的贵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在贵州,远古人类遗迹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三线文化、山地文化与生态文化独树一帜。

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五百年前,王阳明贬谪贵州修文龙场驿,阳明心学由此诞生,这片土地被深深烙印上阳明文化的符号。还有诸如尹珍、李端棻、张之洞,特别是邓恩铭、王若飞等名人,为贵州文化注入了深刻的内涵。

作为非遗大省,贵州的非遗宝贝灿若繁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礼仪、体育和游艺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既定的非遗种类,在贵州均有相当规模的遗存。

千百年来,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和睦相处,创造出了“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如清泉般闪光;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黔东南丹寨苗族锦鸡舞舞步轻盈、曼妙多姿;黔西南晴隆阿妹戚托舞被誉为“东方踢踏舞”。贵州还是“百节之乡”,闻名遐迩的苗族姊妹节,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这些精彩纷呈的人文景致,扩大了旅游观赏和体验的空间,彰显出贵州全域旅游的大千气象。

文物古迹篇:

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文物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旅游开发和文物古迹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高阡鼓楼

高阡鼓楼位于从江县下江镇高阡村宰养寨内。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阡鼓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后经多次修葺。鼓楼为塔式建筑,覆盖小青瓦,通高23米,占地面积85平方米。

高阡鼓楼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最高的侗族鼓楼。其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对于研究侗族文化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宰俄鼓楼

宰俄鼓楼位于从江县下江镇高阡村的宰俄侗寨,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相传建于清雍正年间。1986年3月重建。鼓楼为典型的“中心柱型”密檐楼阁式木结构侗族鼓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青石板铺地面,内设直径1.4米的火塘及四根长凳,底层东、西各设一门出入,门额上均有泥塑双龙抢宝图案。

宰俄鼓楼造型优美,是群众议事的主要场所,在侗族社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锦屏飞山庙

锦屏飞山庙位于锦屏县城东北角,清水江北岸。

据史料记载,飞山庙是乾隆年间为纪念唐末五代诚州首领杨再思而建,已有230多年的古建筑飞山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山庙由飞山阁和飞山宫组成,主体建筑飞山阁高24.8米,为四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式建筑,是贵州省迄今保存最高的阁楼式木构古建筑。

飞山庙原有杨再思将军木雕神像,供周边民众祭拜,现神像已拆除。


镇远城墙

镇远城墙包括府城墙、四官殿和卫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城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原城墙长2030米,高5米、面宽2.78米。府城墙全部为方整青条石砌筑,建有炮台口。城墙尚存1500米。

四官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供奉战国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将军神像。

卫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原城墙北沿舞阳河、南依五老山围成一圈筑成,周长3090米。现存城墙总长约1.5公里。


弘福寺

弘福寺位于贵阳市西北的黔灵山上,距市中心约1.5公里。弘福寺为赤松和尚(1634年—1706年)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创建,占地约12000平方米,楼台亭阁,庄严肃穆,道场兴盛,禅风大振,常住僧众多达百余人。

弘福寺于1983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福寺中保存着一批珍贵文物和古迹:赤松开辟的九曲径及摩岩石刻、徐霞客游过的古佛洞、铸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的铜钟、历年收藏的百余幅知名书画家的珍贵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