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坝会议会址:这间瓦房里,有多少军事“脑洞”绽放光彩?
毛泽东在苟坝会议期间的住室。(资料图片)
在苟坝会议会址旁,有一座木制的瓦房,屋内设有一个厅堂和两个房间。
红军长征经过苟坝时,毛泽东和警卫员就曾在此居住。
1935年3月10日,中央红军驻守在遵义苟坝一带,并根据战略形势拟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准备攻打打鼓新场。
就在所有人都赞成计划时,毛泽东却持反对意见。
红军在苟坝所用马灯(复制品)。(资料图片)
他认为,蒋介石在周边地区调集重兵,并根据红军的动向正迅速向打鼓新场地区聚集。如果红军贸然进攻,红军将面对国民党在黔的全部部队。中央红军不能在如此窄小的战略空间过久地滞留,不应太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应立足于“走”,尽早跳出蒋介石在黔北地区设计的大包围圈。
但毛泽东的意见并没得到认同,中央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议。
当晚,回到住所的毛泽东久久不能平复心理,他坚持认为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不能执行,并作出决定要据理力争。
于是,他又手提马灯,走了大约1.5公里的泥泞小路,到长五间去找周恩来。
版画《毛泽东深夜到周恩来住处做说服工作》。(资料图片)
找到周恩来后,毛泽东通过再一次详尽的局势分析说服了周恩来。
接着又找到朱德一起商议,朱德也表示赞同。
与此同时,红军截获了敌方密报,确认国民党的大量部队正向打鼓新场集结,毛泽东的分析得到验证。
在形成一致意见后,3月11日,张闻天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即苟坝会议。会上大家深深为毛泽东透彻的分析,对形势理性的判断所折服,一致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否决了攻打打鼓新场的作战计划,为三渡、四渡赤水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者:昌金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