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贵州绥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新华社客户端 | 2021-04-17 12:06

时下正是春耕时节,贵州省绥阳县各地全面开展春播工作,全县以村为单位,积极引导致富能人、产业能手、农村经纪人等组织群众,采取“村级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断在拓宽增收渠道上下功夫,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连日来,在该县蒲场镇蒲场村的烤烟种植地里,每天都有十几名村民在打孔、栽苗、浇水,一派农忙景象。

今年,蒲场村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致富能人胡大国,采取“村级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烟叶种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我今年种的总面积有200亩的样子,这几天又下雨,有几十亩没有整得完,估计在一个星期之内能全部种完。”产业能手胡大国边干活边笑着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种植观念,还促进了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非常适合老人在家带小孩,找点“盐巴钱”的实际情况。因烟叶种植用工量大,村民们在合作社种烟,80元一天,能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在种植地另外一边的“稻+”产业育苗基地里,工人们忙着覆盖薄膜,技术人员检查秧苗的生长发育情况。水稻苗床绿意盎然,一盘盘秧苗长势喜人,水稻育秧在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不误农时,合作社从周边村村组聘了几名赋闲在家的村民,从3月初开始进行水稻秧苗育苗工作,经过一周的紧张忙碌,可满足500亩左右大田的栽插。

据了解,乡村振兴开启之年,该县各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除了种植烟叶、水稻以外,还发展起了辣椒、蔬菜等种植。下一步,该县各村还将扩大种植面积和发展更多适合种植的品种,不断在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