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给诸兄的家书: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
陈潭秋
陈潭秋(1896—1943),原名陈澄,字潭秋,1896年1月出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书香之家。1916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院英语部。在五四运动中,他是游行的带头人,并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
1920年10月,陈潭秋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陈潭秋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同年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参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陈潭秋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组织者之一,事后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1924年秋,他潜回武汉,组建中共武汉地委并担任领导职务。
1927年7月,陈潭秋因身份暴露转赴江西任省委书记,秘密配合南昌起义。翌年,他调任顺直省委任组织部部长,后曾到中央组织部协助周恩来工作。
1930年,陈潭秋到沈阳任满洲省委书记,在哈尔滨布置工作时被捕并受刑,坚贞不屈,关押两年后获释。出狱回上海后,陈潭秋于1933年转移到中央苏区。他的妻子徐全直因分娩未能同行,随后被捕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陈潭秋到苏区后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当选为第二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并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粮食人民委员、临时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在反“围剿”斗争中筹足军粮,保证了部队供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潭秋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8月,他从闽东南来到上海,与陈云一道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七大,留驻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陈潭秋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在新疆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时年47岁。
陈潭秋给诸兄的家书
三哥、六哥:
流落了七八年的我,今天还能和你们通信,总算是万幸了。诸兄的情况我间接又间接的(地)知道一点,可是知道有什么用呢!老母去世的消息,我也早已听得也不怎样哀伤,反可怜老人去世迟了几年,如果早几年免受许多苦难呵!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几年来为生活南北奔驰,今天不知明天在那(哪)里,这样的生活,小孩子终成大累,所以决心将两个孩子送托外家抚养去了。两孩都活泼可爱,直妹本不舍离开他们,但又没有办法。直妹连年孕产,乳哺,也受累够了,(民国)十九年曾小产了一男孩,(民国)二十年又产一男孩,养到八个月又夭折了,现在又快要生产了。这次生产以后,我们也决定不养,准备送托人,不知六嫂添过孩子没有?如没有的话,是不是能接回去养?均望告知徐家三妹(经过龚表弟媳可以找到)。
再者我们希望诸兄及侄辈如有机会到武汉的话,可以不时去看望两个可怜的孩子,虽然外家对他们痛爱无以复加,可是童年就远离父母终究是不幸啊!外家人口也重,经济也不充裕,又以两孩相累,我们殊感不安,所以希望两兄能不时的(地)帮助(送)一点布匹给两孩做单夹衣服(就是自己家里织的洋布或胶布好了)。我们这种无情的请求望两兄能允许。
家中情形请写(信)告我校(交)徐家三妹转来。八娘子及孩子们生活情况怎样?诸兄嫂侄辈情形如何?明格听说已搬回乡了,生活当然也很困苦的,但现在生活困苦,决不是一人一家的问题,已经成为最大多数人类的问题(除极少数人以外)了(我的状况可问徐家三妹)。
弟 澄上
二月二十二日
此信于1933年2月22日写于上海。因革命形势所迫,陈谭秋不得不请托他人照料孩子。家书字句朴实,纸短情长里是一幕幕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