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 | 良渚遗址5000岁古城墙首次系统性修复 将再现出土时容貌

杭州学习平台 | 2021-06-04 11:39

良渚古城南城墙遗址

近日,5000多岁的良渚古城南城墙遗址剖面首次系统性修复。南城墙遗址点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唯一一处真实地向公众展示的考古遗址剖面,展示了5000多年前良渚古城遗址城墙的原貌。此次修复是为了让南城墙遗址剖面最大程度恢复到刚发掘时的状态。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用他们手中的工具对南城墙遗址剖面进行首次系统性修复。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用他们手中的工具对南城墙遗址剖面进行首次系统性修复。

良渚古城遗址是土遗址,位于江南,非常容易受到潮湿环境影响,出现渗水、干裂、表面粉化脱落、失色、生物病害等问题。遗址存在于地下时,土壤环境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一旦裸露,就容易受到土壤干湿循环影响。因此,工作人员会做遗址本体的定期维护,例如排除积水、喷洒纯净水使壁面保持湿润等,同时也会在遗址本体上放置监测设备,以科学方式监测遗址土壤环境,尽可能保证遗址本体的完整性。根据季节变化,遗址本体的修复工作也会随之变化,例如梅雨季节,遗址壁上很容易长青苔,因此也需要开展针对微生物的防治工作。

南城墙遗址剖面效果图

在南城墙遗址剖面展示点,人们可以真实地看到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的营建特色,感受他们的智慧。遗址剖面底部的石块是地基,这些石块由良渚先民从周围山体中搬运而来。堆筑在石块上方的黄土为城墙墙体,目前保留的高度约2.5米,墙体上呈现不同颜色的块状土,说明土质来源于不同山体。考古发掘展示至今,受潮湿环境影响,土遗址经历了自然风化,产生了裂缝,原先层层分明的土壤颜色不再明显。

工作人员用塑胶注浆管将泥浆注射进深处的裂缝进行填实。

工作人员用塑胶注浆管将泥浆注射进深处的裂缝进行填实。

当前,工作人员在南城墙遗址剖面上进行的修复工作主要为裂缝修补。工作人员运用修复刀和泥浆小心翼翼地修复城墙表面的裂缝,用塑胶注浆管将泥浆注射进深处的裂缝进行填实,修补之后将与南城墙遗址剖面原貌高度近似。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尽可能找到良渚先民修筑城墙时所用的材料进行修补,这样土壤的黏合性和颜色的接近性都将提高。目前实验室正在做试剂配比实验,寻找最适合良渚古城土遗址的试剂,能减少风化和裂缝的产生,使考古剖面的颜色更接近于它发掘时的状态,从而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展示。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也参与了此次良渚古城南城墙遗址剖面的修复。此次系统性修复,将借鉴他们在土遗址文物保护与研究方面的经验,不断深入交流,用良渚古城遗址和敦煌莫高窟这两处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验,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者:梁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