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门里的黔南叙事:《任意门开启黔南奇幻之旅》的叙事创新与文化表达

2025-10-01 12:41

2025年9月27日,黔南州2025文旅宣传片《任意门开启黔南奇幻之旅》在多平台及官媒矩阵发布后迅速火爆全网。截至29日中午12:00,抖音、视频号、快手、新浪微博等平台数据一路飘红,播放量、点赞转发量、话题阅读量总计超5000万,联动超50家/位媒体和达人,众多明星及主播参与贺播,影响力十足。

当“村BA”、“村T”等贵州文化符号持续破圈,不难发现,好的地域传播早已打破“风景+解说”的套路。黔南州推出的六分钟短视频《任意门开启黔南奇幻之旅》(以下简称《任意门》),用“逃离-发现-回归”的少年成长线,替代传统宣传片的单向赞美,通过少年小七握着一把“任意门”钥匙,串联起荔波茂兰的原始森林、贵定腊利的层叠梯田、三都赛场的奔腾骏马等奇观。这些画面在六分钟里自然流淌,把地理空间变成能触摸、能感受的情感场域。这种用奇幻外壳包裹真实内核的做法,不仅让黔南的山水人文活了起来,更为当下文旅短视频创作提供新思路。

一、叙事创新:以“门”为轴的空间折叠与情感递进

短视频最怕节奏拖沓或场景割裂,《任意门》用“推门”这个简单动作,把分散的风景串成完整故事,构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文化空间”的三重叙事结构。开篇镜头里,少年小七轻轻推开,门框里的景象瞬间从空旷的草地切换成茂兰森林的浓绿。丁达尔光束穿透枝叶,洒在开得正盛的白花兜兰上,法国植物学家俯身观察的身影恰好入镜。这种转场没有生硬的剪辑痕迹,就像真的穿过一扇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既新鲜又自然。

随后的场景跳转更见巧思,从贵定腊利梯田的田埂推门,稻浪翻滚的画面突然定格,下一秒门后已是独山夹缝岩的“玻璃水”。碧水清澈见底,阳光照在水面上,连水下的鹅卵石都看得一清二楚。短短几分钟里,从稻田的暖黄到溪水的幽蓝,从农耕的烟火气到自然的野性美,场景差异极大却毫不突兀。这背后是“推门—入景—感受”的叙事逻辑,每一次开门都是一次惊喜,既让观众记住不同景点的特色,又跟随小七的视角形成情感连续。

更难得的是,这些场景里藏着不同群体的情感共鸣点。三都“村马”赛场的镜头里,无鞍骑手驾着骏马飞驰,尘土飞扬中,挥舞着无数红旗,那种原始的激情能戳中喜欢热闹的年轻人;而罗甸大小井的竹筏上,碧水绕着峰林缓缓流淌,船夫轻摇木桨的画面,又能让奔波的中年人感受到片刻的安宁。结尾小七推开最后一扇门,火把已经亮起,家人的笑容映在火光里,这个画面把“走出去”的向往拉回“回家来”的温情,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二、意象建构:“门”与“物”的符号隐喻与文化温度

“门”是短片《任意门》中最核心的意象,通篇以“任意门”这一道具为核心创意和叙事线索。门内的黔南本地少年小七想出去“看世界”,门外的国际游客想来“看黔南”。以“一扇门串起双向奔赴的探索”为核心理念,这是一趟外来者的“觉醒之旅”,也是少年小七的“成长弧光”。荔波小七孔的古石桥是“门”,七个桥孔倒映在水里,像连通过去与现在的通道,镜头里,侠客在桥边舞剑,飞瀑如剑、碧潭为鞘,古桥的沧桑和武侠的豪情瞬间融合;都匀秦汉影视城的宫墙大门也是“门”,推开它,刀光剑影中仿佛能看见秦汉的金戈铁马,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这些“门”既有实际形态,又暗合着穿越的寓意,把黔南的自然奇观和人文历史巧妙融入进去。

这些意象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刻意讲文化,而是让文化藏在场景里。茂兰森林里的白花兜兰不用旁白介绍它有多珍稀,法国植物学家惊叹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缥缈云海与浩瀚星空,未以言语强调其原生态与美好,而是借错落有致的景致与洁净的视觉语言,将这份本真悄然衬托;贵定腊利的梯田不用强调世代传承,层层叠叠的稻浪就是最好的证明。就连“任意门”这个带着二次元色彩的创意,也和黔南的特质完美适配。用“门”串联,既符合年轻人的认知习惯,又隐喻黔南藏着太多惊喜,推开一扇门就有新发现。

三、传播逻辑:从“视觉种草”到“情感认同”的价值升维

短视频的传播生命力在于“共鸣点+传播点”的精准匹配,《任意门》构建“内容创新—渠道适配—价值沉淀”的完整传播链。在内容层面,它避开传统文旅片“全景镜头+旁白解说”的套路,采用Vlog式主观视角与电影级画面质感的结合。腊利梯田的稻浪镜头借鉴传统动画美学,夹缝岩的水下摄影呈现“玻璃水”的剔透质感,这些视觉语言既符合短视频用户的审美习惯,又具备用户二次传播的价值。

但光有画面还不够,能让人走心才是关键。片子里没有一句“快来黔南旅游”的吆喝,却处处都是诱惑。民宿的夜晚,银河铺满天空,山风穿过窗户,旁白轻轻一句“山水才是最顶级的奢牌设计师”,比任何宣传语都管用;龙里大草原的黄昏,规矩就一条——“跑得够快,风就追不上心事”,这种带着诗意的表达,让草原不再只是景点,而成为能安放情绪的地方。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片跳出本土叙事单一视角,多次让外国面孔自然融入场景:茂兰森林里,法国植物学家俯身观察白花兜兰,眼神里的惊叹无需旁白解释,便让黔南的生态价值有了国际视角的印证;平塘中国天眼,外国飞行员和小七的会面,完成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对话。这些镜头没有刻意强调国际化,却无声打破地域传播的壁垒。当黔南的山水、文化不再只由本地人自说自话,而是通过外国友人的真实反应传递出去,既避免了自我宣传的生硬感,又让黔南的魅力有了更广泛的共鸣基础,为国际传播埋下了自然的伏笔。

四、结语

结尾处,小七推开最后一扇门,远方的火把已连成一片,家人的笑容在火光里格外温暖,这个画面轻轻拉回了“世界那么大”的旅行冲动,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想去黔南看看,引向读懂黔南的温情。通过少年视角的趣味冒险与温暖乡情,打造有笑有泪、全球共情的文旅故事,诠释“世界级的答案,藏在最质朴的生活里”。这种对家园的诠释,让文旅传播不再停留在种草消费的层面,而是升华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与共情,让一次短暂的奇幻之旅,最终沉淀为长久的情感联结。

《任意门开启黔南奇幻之旅》的成功,本质是贵州文化传播守正创新理念的又一次实践,用推门转场这种流畅剪辑方式作为纽带,让厚重的文化变得轻盈、易懂。从“村BA”的草根狂欢到“任意门”的奇幻叙事,贵州文旅传播一直遵循着这样的逻辑:以本土基因为内核,以时代语言为载体,以情感共鸣为纽带。文旅传播的最高境界不是让观众想去这里,而是让观众读懂这里。当“任意门”成为黔南的文化符号,当推门的动作成为情感连接仪式,大山深处的风景便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这正是文化传播最持久的力量。

主创团队

 (作者刘骁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4级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生;娄立原系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