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妈妈”让他找到回家的路
陈斌(化名,下同)是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曾有过二十多年吸毒史的他,成功戒掉毒瘾后加入了“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在加入协会的两年间,他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禁毒演讲数十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毒品的危害。他说,如果没有加入协会,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还会拥有现在的生活。

点击收听报道
00:00 / -三月的花溪,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行走在路上,不少人拿着照相机记录着身边的美景,陈斌也参与其中。在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中,陈斌主要负责禁毒演讲和活动记录工作,工作认真努力,是协会的优秀志愿者,而这一切对于两年前的他来说,完全不敢想象。
陈斌说:“19年的5月份我就来了这个地方,来的时候说句实话,我自己都没信心他们能帮得到我。一开始就跟着他们跑,看他们做宣传。后面到了6月份,去(清镇)第二戒毒所,因为我还是康复人员,当时我认为这事跟我没多大关系。进会议室以后,我就看到会议室的桌子上有我的名字,心里面还是被震撼到了。从那时开始就下定了一个决心,觉得在这个环境里面,确实自己应该好好的去把药给戒了,并且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事情。”
陈斌(左)与贵州经济广播记者孙诚(右)
回想曾经,陈斌无限惆怅。在沾染上毒品以前,陈斌拥有一份国企的稳定工作,还有着甜蜜的婚姻。由于对毒品的侵害缺乏清晰的认识,夫妻二人双双沾染上了毒品,最终因为毒品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和婚姻。
陈斌说:“两个人都吸毒,反正就是我进去戒毒所她出来,她进去我出来这种,都不在一起,慢慢的就分手了。”
过去二十多年间,陈斌五次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2018年,每天期盼他从戒毒所回家的母亲去世了,陈斌的内心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当毒品逐渐把生活中的所有幸福都侵蚀后,绝地求生的意志也随之主导了他的内心。
陈斌说:“当时家里面给母亲办丧事的时候,看到我家姐、我家妹,他们的朋友、同学都来帮忙,我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坐在那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自己聊一下的时候,那时觉得自己非常非常孤单,但是当时也是吃起‘药’的,所以我母亲走了没多久,我就被送到戒毒所了。去到戒毒所以后,就真的是下定决心,不想再吃了。在里面呆了一年多,表现得还比较好,就提前了七个多月回来了。”
在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中,像陈斌这样成功康复之后又加入协会继续帮助他人的,总共有三名。他们都是在协会中每一位“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慢慢重新回归社会,并且开始帮助他人的。
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会长高应芬(左)与贵州经济广播记者孙诚(右)
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会长高应芬说:“通过我们的帮助,能让他们积极地投入这个事业当中来,从内心深处知道了自己以往所犯的错误,然后用自己的行动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这种决心与信心,能够鼓励到更多的我们的帮扶对象,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高应芬说,把一名戒毒康复人员从最初的不信任,转变成为积极主动参与协会各种活动中去,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的心态转变,也是一种内心的自我救赎。2020年5月29日,是陈斌第五次从戒毒所出来一周年的日子,“阳光妈妈”协会把这一天定为陈斌的“新生日”,并为他办了一场“新生”晚宴,还邀请了陈斌的家人参加。
陈斌说:“来了以后,他们很开心。他们觉得我这一年多,能够来到这个地方得到这么多同事和‘妈妈’们的认可,他们就放心了,也很开心,觉得让我来这个地方确确实实来对了。这个事情对我自己感触也多,能够让他们相信我也不容易。”
记者参观”阳光妈妈“禁毒宣传区
现在,陈斌说他终于有勇气去畅想自己的未来了。而在他的未来里,禁毒志愿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禁毒宣传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吸毒会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对社会都有危害的话,每个人都不去沾,那么自然而然就没人去吸了。这件事情,自己觉得也有意义,只要自己还可以跑得动,我愿意一直在这个地方待下去。”
自开展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以来,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共开展一对一帮扶谈心170人次,家访100余户,团体辅导50余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重返社会。
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会长高应芬说:“我们‘阳光妈妈’的服务宗旨就是,带一群人、做一件事、干一辈子这就是我们禁毒的事业理念,我们一直坚持‘有家就有妈,有妈才是家’的工作理念,让我们的孩子们找到回家的路。”
视频剪辑: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