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李飞——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 2021-05-18 20:06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1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1

00:00 / -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2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2

00:00 / -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3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3

00:00 / -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4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4

00:00 / -

本期领读者:李飞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李飞,1976年8月生于云南昌宁,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史学博士。历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2010-2017),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2017-2020),2020年3月起任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5.18国际博物馆日,《领读者》特别策划,南方对话李飞,漫谈博物馆的探索与发展。

由贵州省文化旅游厅主办,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研学旅行会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贵州主会场活动于5月18日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启。活动围绕“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主题,推出线下特展、研学,线上特色活动,带大众及文博专业人士了解博物馆、关注博物馆,参与到博物馆的发展和建设中来。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告诉记者“博物馆是本浓缩的、真实的教科书”。博物馆每一次展出、每一次的活动都能彰显这座城市的个性,而通过文物讲好故事,体现其中的思想和时代价值,更是体现了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恢复与重塑。

为了增加市民对博物馆的了解,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贵州省博物馆精心推出了6项主题展览、讲座、研学等活动,为市民搭建沟通与互动的平台。有“黔山红迹”专题巡展,百年党史专题讲座《红军长征在贵州及伟大的遵义会议》,考古百年专题讲座《古驿道访古——漫话贵州茶马古道》,“黔茗古韵-贵州茶文化展”等活动;同时联合贵州研学旅行协会推出“阳光少年游博物馆”主题研学活动、“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推进馆校合作走向深入。

同时,为提升贵州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服务水平,针对文博行业人士,联合“中国知网”推出“2021年贵州省博物馆协会线上研修班”活动,以此打造又一文博品牌活动。此外,省内各博物馆、纪念馆推出线上展、网络直播、专家学者授课、互动体验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5·18国际博物馆日”城市文化氛围。

“国际博物馆日,不只是博物馆人的节日,更在于培养市民对本土文化的共情。”李飞说,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贵博还为观众准备了“黔茗古韵——贵州茶文化展”。该展分为茶史渊源、黔茶史话、茶风万象、永续茶脉四个部分,从中国茶发展史、茶在贵州的历史脉络切入,讲述贵州各少数民族独特的茶礼茶俗,贵州贡茶、茶马古道、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等,“黔茶出山”的古今历史。

博物馆的互动和触摸式沉浸体验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年轻人。他们希望在参观的时候,自己也能融入展览。他们希望离开博物馆时,自己在娱乐的同时学到了东西,还能在社交媒体上发一张很棒的照片。那么,博物馆如何同时满足他们对可及性、互动性和拍照的需求呢?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南方对话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1、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李飞是如何理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呢?

2、李飞谈谈今年贵州省博物馆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从哪些方面来诠释这个主题的?

3、这两年贵州省博物馆的一些发展与变化,探索与创新分别有什么?

4、从贵州放眼全国,进入到 21 世纪之后,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起步比较晚,只有100 多年的历史,相较于开创了博物馆历史的西方发达国家,规模、数量、类别等都还有很大差距。李飞所看到的差距在哪里?

5、贵州省的博物馆又有哪些优势?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6、博物馆的未来是什么?博物馆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博物馆在“5G”时代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7、博物馆如何吸引年轻人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