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韵绽香江:五彩黔艺受邀参加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十周年纪念活动

2025-11-26 10:06

11月20日,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在香港成功举办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暨“与银约定·幸福之旅”主题分享会。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作为我省民族文化领域的代表性机构,应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委派,积极参与本次活动。该馆携馆藏苗族、水族、瑶族等民族传统服饰精彩亮相,有效促进黔港两地文化交流,为活动注入浓厚的贵州民族特色氛围。

以教育为桥、以文化为媒,构筑黔港交流坚实平台‌

本次分享会以文化为核心、以交流为重点,汇聚黔港两地政界、教育界、文化界代表及师生逾400人,共同见证两地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活动通过主题演讲、非遗展示、时装秀、慈善拍卖等多元形式,全面展现基金会十年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为黔港未来文化合作注入新动能。此外,香港及深圳两地女企业家代表齐聚现场,以专业风采为盛会增添别样光彩。

据了解,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始终秉持“以教育为桥、文化为媒”的宗旨,成功搭建两地交流平台。十年来,不仅推动近百所姊妹学校缔结合作关系,更拓展至体育、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领域,助力青少年深化友谊。未来,基金会将进一步拓展教育合作,融入科技元素,为黔港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次活动以“银”为核心文化符号展开。银在贵州民族文化中象征幸福与吉祥,此次“与银约定·幸福之旅”主题活动,整合了支持机构Innotier的银线科技、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以及贵州省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春秀的技艺成果,打造了一场文化与科技交融的盛宴。

文化与科技碰撞:非遗时尚秀闪耀全场,专题分享启迪新思路‌

专题分享环节聚焦行业前沿议题,内容充实且富有深度。香港理工大学陈继宇博士以“教育、文化与创新学习融合”为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基金会秘书长苏丽珍联合多位校长,分享十年来黔港教育交流的宝贵经验,并强调体育、音乐等多元交流形式对青少年全面成长的重要推动作用。

在“科技与文化的碰撞·非遗与时尚的共融”专题对话中,基金会首席副主席梁贺琪与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陈月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春秀、Innotier主席林晓盈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路径。陈月巧馆长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唯有通过科技赋能,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展现新活力。

五彩黔艺深度参与:赋能非遗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

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黔港两地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成果卓著。此次十周年庆典暨“与银约定·幸福之旅”分享会,进一步聚焦姊妹学校缔结与交流合作,同时全面宣传推广贵州少数民族风情、传统苗绣技艺及多彩贵州生态风光,助力贵州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早在今年5月,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便已参与本次活动策划,提供近十五套民族服饰的形制与图案元素,联合香港Innotier品牌,提出“卫生科技+可持续发展+时尚生活”的创新理念——将银线技术融入服装面料,以贵州各民族服饰的经典形制与图案为载体,传播多彩贵州文化,最终实现“以创新科技守护生活”的目标。

在专题对话中,五彩黔艺进一步提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具体路径:一是深挖苗绣工艺与图案背后的文化内涵,以苗绣工艺与图案背后的文化基因为核心,进行现代再设计,增强与当代大众的情感共鸣;二是针对传统银饰图案设计复杂、制作周期长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建立图案库,并运用3D打印技术奠定产业化批量生产基础,再联合手工艺人进行精细化创新加工,突破传统思维对图案运用的限制;三是构建“传承人+研究者+商业主体”多维对称的文化传承体系——传承人负责技艺代代相传,研究者运用最新科技记录非遗影像与文字资料,商业主体则通过产品开发将非遗融入大众生活,实现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广度与深度并重。

对话最后,五彩黔艺明确主张:文化传播与非遗传承需以科技为翼、以设计为桥,最终实现点亮生活的核心目标。

活动尾声,Innotier公司对本次合作设计的服饰与饰品进行慈善拍卖,拍卖所得全额捐赠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为进一步推动黔港两地文化交流与公益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