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发展有技术 增收有路子 ——贵州黔西南兴义市洒金街道洒金村发展魔芋种植巩固脱贫成效
3月25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洒金街道办在辖区洒金村黄泥箐组开展魔芋种植培训。现场,兴义市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讲解魔芋的选种、药剂消毒、施底肥、开沟起垄等播种阶段的技术,这种“接地气”的培训方式深受村民喜欢。
“相比在教室里听‘天书’,打瞌睡,我们更喜欢这样培训,听懂学会了,还能现场走一遍。”洒金村村民冯英说,通过培训,大伙对村里发展魔芋种植有了底气。“今天培训也算工钱的,一天90块钱呢。”
培训结束后,冯英等近20名村民按照学到的方法,开始忙碌起来。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始终是关键。作为黔西南州主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兴义市洒金街道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超过3.3万人,在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效的工作上,难度相当大。而如何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也一直是该街道干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洒金街道不断摸索,通过实践,因地制宜,依托辖区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竹荪、木耳、茶树等多渠道助农增收。
据《本草纲目》记载,魔芋有消肿、散毒、化痰、通脉、健胃等功能,因此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市场宽前景好。
魔芋种植风险虽小,但也存在投入产出比大、个体发展难的问题。为此,洒金街道引进兴义市利顺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魔芋示范种植。
“我们2017年就开始发展魔芋种植、制种、销售,目前,我们在全州安龙、册亨、兴义等地流转土地示范种植魔芋400亩,以此带动农户种植。”兴义市利顺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克丽介绍,通过示范种植解决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同时,也能学到魔芋的种植技术,为后期自身发展魔芋种植有很大帮助。
据了解,魔芋种植,对海拔以及环境技术等方面要求较高,种植地海拔1200米到1800米的范围内,同时土质松软、不能缺水干旱,也不能是积水地,而洒金街道在1600米到1800米范围的土地资源较多,土质、气候等也能满足魔芋的种植需求。
“我们去年就示范种植了150亩,效果相当不错,一亩地的产量在两吨半以上,收购价格每吨6000块左右,一亩地的产值就在2万元左右。”洒金街道办农业、林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华说,发展魔芋种植,洒金街道很多村(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发展有技术,增收有路子。陈华表示,下一步,洒金街道将继续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魔芋等技术培训,扩大魔芋种植,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增产增收路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