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剧评 | 《丁宝桢》:贯通古今的浩然正气

CCTV电视剧 | 2023-11-01 11:03

特约评论员 仲呈祥

正在总台央视电视剧频道(CCTV-8)播出的电视剧《丁宝桢》以27集不算长的篇幅,讲述了清代廉吏丁宝桢十年在山东、十年在四川任总督期间秉公执政、为民请命、建功立业、鞠躬尽瘁的生动感人故事,以饱蘸情感的视听语言为这位一代名臣传神写貌。

全剧立意高远,人物鲜活,叙事精彩,引人入胜,堪称是一部思想颇为精深、艺术相当精湛、制作亦较为精致的力作。

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毕节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出品。

《丁宝桢》艺术上的一大特色,是坚持遵循了人物传记电视剧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以人带史,镜头聚焦于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灵魂轨迹。

文学是人学,艺术也是人学,电视剧艺术亦归根结底是人学。

著名作家杜鹏程谈及他创作《保卫延安》的重要体会时说过:必须牵住“人”这个牛鼻子,让人牵着事件走,而万勿让事件淹没了人。此确为经验之谈。

《丁宝桢》主要描写了三大事件:

他在山东巡抚任上顶住压力依律斩杀搜刮民财、掠抢民女的太监安德海事件;

他两度深入实际、研究规划、组织民众、身先士卒治理黄河泛滥事件;

他在四川总督任上改革盐政、整顿吏治、反腐肃贪事件。

这桩桩事件,都环环相扣,惊心动魄。

倘镜头语言聚焦于每一事件的发生、过程、高潮和结局,而未注重到活跃于事件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轨迹,让“事件”淹没了“人物”,那便背离了电视剧艺术本质“人学”的创作规律,就不能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就难以培根铸魂、养心树人。

饰演丁宝桢的演员马少骅学习历史、感知历史,努力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以其饱满的激情和娴熟的演技,在荧屏上把丁宝桢的艺术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剧集的镜头语言始终是聚焦于他的思想、言语、行为、情感逻辑,去引发和牵动事件的流程。

全剧是人物决定着事件的发展走向,是事件的发展走向反过来孕育和塑造出人物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环境塑造了人;另一方面,人更改造了环境。

《丁宝桢》的另一艺术特色,是不仅坚持了“以人带史”的电视剧人物传记片创作的基本规律,而且在美学追求上更自觉地努力攀登“史中觅诗”的审美高峰。

剧中丁宝桢冲破重重阻力,立斩罪恶滔天的太监安德海以儆效尤;

在黄河堤溃的险境下,为治水带头捐钱,不惜当掉酷爱的文房四宝凑齐捐款万两,并凝聚民心,揭穿贪官的丑恶面目;

不卑不亢与德国亲王施耐德等外国商人周旋……

这一系列举措、言语、行动对于塑造和刻画丁宝桢艺术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剧中有诗云:

人非圣贤无高下,世代忠良不可差。

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

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

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

电视剧塑造的丁宝桢艺术形象,更可贵的是通过一些生动细节彰显出其形神兼备的高远境界——“凡有害于民者,必尽力而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

以人带史,史中觅诗。古为今用,贯古通今。

电视剧《丁宝桢》的现实意义,不言自明。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主席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