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辉村

村史百科 | 2024-12-28 09:50

坝辉村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坝辉村

神秘水族古寨

坝辉村位于黔南州三都县城以东39公里的都江镇,村落面积3.6平方公里,是一个背山临水的村寨,由于地势平坦,形成了一道长2.5公里、宽百余米的江湖胜景。与黔东南的榕江县接壤,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都柳江畔,321国道横穿其境,交通便利。坝辉村属三都县都江镇管辖;平均气温17.3℃至18.5℃,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为中低山峡谷地貌,地质为杨子准地台中的江南台隆与上扬子台褶相接触地带;水文情况:都柳江由北向南而过;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境内林木以竹树、杉木为主,森林覆盖面积约为60%;主要有白鹇、红腹锦鸡、啄木鸟、夜鹰、斑羚、班林猫、果子狸、竹鼠、野猪、红腹松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无灾害。

坝辉村主要由水族和布依族同胞组成,其中水族占80%,布依族占20%。

其中杨氏家族和岑氏家族占村庄人口的80%,两家几百年来相互交融,杂居生活。

村内村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和红薯。玉米亩产600-700景,均价1元每斤;红薯亩产2000斤,均价1元每斤,经济状况一般。

环境格局

村落风貌

坝辉村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瑶人山脚下,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都柳江畔,是一个背山临水的村寨,由于地势平坦,形成了一道长2.5公里、宽百余米的江湖胜景。

村落选址

坝辉村的地形是“天鹅地”,所谓天鹅地就是天上的鹅下凡抱蛋的地方,而坝辉村就建在天鹅的脊背上(翅膀),这样的地势能庇护村民,为村民带来福气。

村落格局

村落的形态是集中式,聚落形状呈“1”字形。无轴线。无主街,均为自然形成的步行道,宽约1-2米,水泥铺装,梯式路面。村内现有吊脚楼共有50余栋,均为传统的“杆栏”建筑,其中清末时期的吊脚楼有3栋,建筑规模约为9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吊脚楼有47栋,建筑规模约为14100平方米。

建村智慧

杨氏先祖到此发现此地背山临水,适合农作物生长,还可以打鱼为食,适合子孙繁衍,于是在此定居。

民俗文化

祭祀崇礼

坝辉村民认为,岩石坚硬无比,希望得到它的庇佑。拜石活动水语叫“拜缪”,时间选择在每月初一至十五,以水历五月初一至十五(即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为最好。家家户户带上米酒,肉及花糯米饭等供品,在“缪”钱焚香烛祭祀,祈祷许愿之后,心中默念祈神心事,并以竹仆为占,以求征兆,许愿达成则另择吉日还愿,其仪式更为隆重,除家人外,还邀亲约友同往,其间在“缪”前栽两根“干朵”,长余丈,顶有木制的帽头,上中部以四根长约40厘米,宽约15厘米的木板镶成正方形木框固定于木直上,四周上书“长命富贵”“四季安康”等吉祥用语。

二是古树神:村民认为,古树高大茂盛,可以得到它庇佑丁财两旺。

三是井水神,村民认为,井水源源不断,可以得到它庇佑财源滚滚。

婚丧嫁娶

坝辉村民结婚一般要经过:相识、定情、提亲、定亲和迎娶、回门几个过程。坝辉青年男女的相识不是通过媒人,而是通过对歌的方式来相识的。水族婚礼举行时间一般在农闲时节,春节前后。

结婚的时候,男方会派人和礼品来接亲,坝辉叫“候喜”,晚上的时候男方会请两个会唱歌的妇女在堂屋摆上桌子来唱歌,女方会亲戚会作陪。男方就唱“新娘真漂亮,娘家老人打发好多嫁妆”。女方就回“男方生活好,新娘享福了,没有什么好打发的,请你谅解”。

第二天早上先生测出新娘出门时间,女方派出两男两女送新娘去新郎家,第二天和新娘新郎一起回来。新娘新郎吃一顿饭就回家了,远的可歇息一晚。
丧葬:分火葬、土葬两种形式,以土葬最为普遍。火葬是对不正常亡者而言,如刀枪、摔跌等亡者。其仪式分为3个阶段,即报丧、安葬、除服。亡者是男性的,入馆后即四处报丧;亡者为女性的,则通知外家人看后方能入馆。有“开控”(二次葬)习俗,水语叫“立控”。其内容有“家祭、宾祭”仪式,鞭炮声声,铁炮巨响,黄烟阵阵,唢呐声响,芦笙悠扬,人声鼎沸,十分壮观热闹。

历史文化

村落历史

明初的时候杨氏祖先从江西迁徙到了如今的广西柳州一代,由于战乱明末清初的时候又迁徙到了都柳江下游,后来由于土地不够就一直往上游迁徙,直到300年前到如今的地方安定下来。

最初是杨氏先祖在乾隆年间迁移到此,后来岑氏先祖来此,杨氏先祖就把西边的祖宅卖给了岑氏先祖,两家就此安定下来,建成此村。

民国三十年(1941),都江县与三合县合并,置三都县。

1957年,撤三都县,设三都水族自治县至今。但无论行政区设置怎样改变,坝辉村的归属均没有改变。

美食物产

冷水鱼

冷水鱼:相传坝辉自柳州迁徙来都江的时候,很多老人由于身体在路上过世,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往江中处理。为了纪念先祖,每家中有老人过世,家人就不能食用其它动物的肉和油,只能食用水里的鱼。鱼就用冷水煮一下,加一点简单的调料就可以食用了。

传统建筑

杨光才宅

结构类型:木结构

民族:水族

传统建筑为古老的“杆栏”建筑,全木结构,歇山顶,多系四排三间,一楼一底,楼下为牲畜圈,堆放家具杂物,楼上为日常生活场所,楼梯从走廊一端处接地,房屋中间是客厅,两侧为卧室、储藏室。其建造工艺是:先用木柱、木枋、木板并联构筑成两米多高的一平台,然后再于其上建木结构楼房;立柱互不连通,上下建筑断然为两个实体。围装所用全为木板,不用一钉一铆,沐雨栉风上百年仍不偏不斜,同时保持木的本色,非常贴近自然,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岑中国宅

结构类型:木结构

民族:水族

坝辉村现有传统建筑为古老的“杆栏”建筑,全木结构,歇山顶多系四排三间,一楼一底,楼下为牲畜圈,堆放家具杂物,楼上为日常生活场所,楼梯从走廊一端处接地,房屋中间是客厅,两侧为卧室、储藏室。

杨胜力宅

结构类型:木结构

民族:水族

用木柱、木枋、木板并联构筑成两米多高的一平台,然后再于其上建木结构楼房;立柱互不连通,上下建筑断然为两个实体。围装所用全为木板,不用一钉一铆,沐雨栉风上百年仍不偏不斜,同时保持木的本色,非常贴近自然,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