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建管并重 巩固提升 确保安全饮水不落一人
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县,缺水,一度是影响当地产业脱贫和群众饮水安全的主要瓶颈。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紫云县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筑牢民生底线的重要一环,持续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护力度,真督实战补短板,确保农村群众喝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
刘定忠(右一)
一大早,安顺水利电力建设总公司的员工刘定忠就带上工具,来到紫云县宗地镇山脚村村民刘德伦家修净水器,从今年3月开始,刘定忠就在宗地镇驻村蹲点,负责全镇净水器的维修工作。
紫云县宗地镇山脚村村民刘德伦(右一)
刘德伦告诉记者,维修电话就贴在家里,净水器如果出现问题只要拨打电话,他们很快就能赶到。他说:“现在越来越好了,安了净水器之后水就干净了。”
安顺水利电力建设总公司员工刘定忠
刘定忠说:“净水器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要么是小孩碰到了,要么是哪里漏了,每个月有200户左右,免费维修,公司要求必须24小时内赶到农户家,要给他们处理好,不让老百姓在饮水上产生困难。”
宗地镇有63%的人家需要依靠水窖蓄水,是紫云县水源最为紧缺的乡镇,也是安装净水器最多的乡镇,占到了全县总安装数的近一半。从去年开始,紫云县统一为9500多户居民安装了净水器,过滤掉水窖里的杂质,提高饮用水质量。
紫云县宗地镇山脚村村民李小荣
“自从安装了净化器后水清清亮亮的、干干净净的。”紫云县宗地镇山脚村村民李小荣说道。
紫云县宗地镇山脚村村民刘国品
“现在用了净水器,我们吃起来都很放心。”紫云县宗地镇山脚村村民刘国品讲道。
今年,紫云县水务局、各乡镇、街道还组成了12个工作小组以及应急抢修队,对全县162个行政村的水源、水窖、管道、管护等进行挂牌督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这段时间,应急抢修队就在宗地镇白岩云村对一个漏水的水窖进行修补。
紫云县饮水安全应急抢修队队员王友亚
紫云县饮水安全应急抢修队队员王友亚说:“我们争取今天把水池地板浇筑完成,大约在5至7天就可以存水了。现在老百姓的用水是有一个备用水源,水池有点小,修起来以后,水量比较充足。”
今年8月以来,12支应急抢修队已累计完成紫云县47个村的管线排布不合理、管道不通水等68个方面的抢修任务。
紫云县水务局局长王正禄
紫云县水务局局长王正禄告诉记者,在8月份左右,一天要接到十几个抢修电话,但是在后期基本上一个星期接到一两个电话,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清零。
在抓好管护的同时,紫云县还积极修建供水工程,解决全面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今年,猫营镇新建的日均供水5000吨的水厂投入使用,解决了当地85户企业、896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及周边村寨900户村民的用水。
紫云县产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伍松
“在修水厂之前,我们企业的用水,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用水都非常的紧张,我们用水车拉水给老百姓喝。村寨村民的用水之前都是饮用山泉水,现在我们水厂通过处理之后,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供水也有保证。”紫云县产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伍松介绍道。
紫云县产业园区生产企业副总经理郭云中
“水厂没有建立的时候,我们的生产用水都是从河里面拉来,现在这个水厂建立了,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紫云县产业园区生产企业副总经理郭云中讲道。
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巩固提升,紫云县补齐了贫困群众饮水安全覆盖不到位的“短板”。目前,全县集中供水率达到86%,超额完成全国“十三五”规划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的目标。
同时,作为国务院“十三五”期间172个重点水利项目之一的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大坝已经封顶,正在进行溢洪道、坝后电站厂房的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实现下闸蓄水。建成后,1.5亿立方米总库容可解决紫云县城和周边8个乡镇12.3万人的饮水需求。
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公司副经理吴春占
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公司副经理吴春占说:“9月份完成了枢纽的下闸蓄水安全鉴定,离我们年底的这个目标就更近了。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后,对紫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支撑,对县城的用水,工业园区的用水和乡镇的饮水安全,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水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