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贞丰之三 平街战斗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艰难险阻来到贵州。1935年4月16日至2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央军委纵队及一、三、五军团先后到达北盘江东岸贞丰县境界,分别从坝草、白层、者坪三个渡口,架设浮桥,渡过北盘江进入贞丰.....
红军长征过贞丰之三
平街战斗
贞丰县史志办刘德仁:
平街战斗,是中央红军在贞丰境内与国民党正规军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红军不仅迅速占领了敌军建在平街的坚固防御工事,而且大获全胜、毫发未损,还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平街战斗后,张爱萍将军当时就怀着高昂的战斗激情,抒怀《急军令·抢渡北盘江》一首,生动形象地描画了当年红军在贞丰的战斗历程。
正文:1935年4月16日夜晚,按军团长彭德怀部署,17日拂晓,红三军团第十一团二、三营和侦察排,在团政委张爱萍和政治处主任王平的率领下,从坡扪出发,沿北盘江西岸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经过一天多的急行军,于18日下午1点多钟到达平街时,正好与驻扎的黔军犹国才部吴剑平师常和笙团第二营遭遇,激战半小时,黔军二营和还没有来得及加入战斗的国民党中央军一个营就溃逃到距离平街6里外的冉家岩。
红军长征在贞丰发生的战斗,至今依然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一代又一代传颂红军的英勇故事。
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花江组村民 梁祖昌(90岁):
1935年,红军张爱萍带领部队从坝草过贞丰到平街,在平街的袁家屯对面和国民党吴剑平的部队打了一仗,就把国民党的部队从平街追到营盘,经过摸银洞、箐门口到铁索桥、到碉堡那点,和敌人又打一仗,把敌人追到河边过铁索桥,又打了一仗,又追到肖家岩口,又打了一仗,把敌人追跑回到铁索桥,他们红军又回到平街往云南方向去了。
由于红军攻击迅猛,敌军连电话都来不及拆走,晚上关岭敌人来电话,询问平街情况,政委张爱萍伪装敌军接电话,从电话中同关岭守敌“取得联络”,获悉关岭、安顺一线驻守滇军一个旅,并派一个营前来援助。
为了阻击敌人从滇黔公路侧击,掩护红军主力渡江,并安全西进。红军先前是与在平街驻扎的敌人交火,并紧追溃军不放到冉家岩,后来是红军夺取了敌人设在花江(贞丰境内九盘至董箐的北盘江中游)铁索桥南岸的两个阵地,红军大概在今天的茶马古道七块碑处架设机枪阵地。
1935年4月18日下午,在时任十一团政委的张爱萍的带领下,红三军团十一团主力占领了平街,并控制和守住了花江铁索桥南岸的阵地,与对岸的敌军相持一个整天两个晚上,阻断了关岭敌军与兴仁、贞丰两地敌军的联系,完成了军团长彭德怀部署的: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全部安全渡过北盘江和通过贞丰县境的任务。
21日,十一团接上级命令,撤离平街和铁索桥南岸的阵地,迅速通过兴仁一线,追随中央红军主力西进。
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在花江村修建火箭军希望小学,支持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张爱萍将军的女儿也多次到过贞丰县,关心革命老区的发展。
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花江组村民梁绍宇(68岁):
1987年,张爱萍(将军)家姑娘张小艾她由关岭县下来到我们花江铁索桥,我到铁索桥接她,她的目的是要发扬红军重走长征路的精神,以前她的父亲(张爱萍将军)走(过)那里,她就叫我带她走哪点,2000年以后,她又来第二次,我照样到铁索桥接她。
总顾问:涂 妍
顾问: 刘曜熙 蒙立胜 冯 勇 陈 磊 陈克鑫
策划:龙成高
统筹:刘尚春
文字整理:刘尚春
文化顾问:刘德仁
摄像:文晓俊 朱文三 刘尚春 高文鑫
配音:曹 艳
制作:朱文三 姜 勇
监制:吴 安
摄制
贞丰县融媒体中心
协助拍摄
贞丰县史志办
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