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红色贵阳 | 乌当区拐九村张文英救红军
乌当区百宜镇拐九村不远的南明河下游,在一座陡峭的悬崖上,有一个天然的猫耳洞。在这个山羊野兔都难以攀缘的悬崖岩洞,传扬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路经百宜镇时,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打了一仗,之后进入了龙里县境。
这天,拐九村村民张文英给红军带路归来,看到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病倒在他家门口,他急忙将红军战士背进家去,藏在土房的楼棚上。张文英轻轻唤醒昏迷的红军战士,并将家里仅有的一点白米熬成稀饭,等战士醒来后,张文英又一勺勺地将稀饭喂到他口中。张文英亲切地问:“老哥,你叫啥名字?”战士回答道:“我叫钟仕洪。”交谈之中,张文英得知钟仕洪与他是同年出生,便爽朗地说:“咱们还是同龄兄弟呢!”
第二天,张文英听说白军(白军指反动势力控制的军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国民党军)要来清乡,他着急地望着通天见亮的楼棚发愁。忽然,他想起了那个悬崖上的岩洞。当晚,他带着绳子,把钟仕洪背在背上,来到了悬崖边。他手抓崖上的藤条、树根,脚蹬石缝峭崖,一步步艰难地向岩洞爬去。好不容易攀到岩洞,张文英放下红军战士,才松了一口气。他伸头向下望去,“嗬,好险!”十多米深的峡谷,河水奔流,浪卷涛飞。张文英连夜割来茅草,搭好草铺,把山泉水放在战士身边。临走时,他又扯来许多茅草、藤条,把洞口隐蔽起来。
第二天,白军果然来清乡了。白军一进村就四处搜查,张文英的土楼也被翻了个底朝天,折腾了半天,白军什么也没搜到,便抢走了村里百姓的鸡、猪和粮食悻悻而去。白军走过悬崖时,为了壮胆,朝天乱放一阵枪,可敌人万万没想到,在崖壁的岩洞里竟有一位他们要抓的红军战士。
每天清晨张文英都会上山挖草药,回家熬好后,连同煮好的饭一起装进竹蒌里,假装放牛带上山去。来到猫耳洞的山顶上,把装着饭和菜的竹蒌用绳子慢慢地往下吊到洞口。半个多月过去了,钟仕洪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他对张文英的救护之恩非常感激。钟仕洪急于归队,张文英打听到红军的去向后,将钟仕洪带出山洞,依依不舍地祝他早日归队。
几十年过去了,南明河下游悬崖上的岩洞依然如故。人们经过这里总要驻足沉思,怀念救护红军战士的那位老人和去追赶队伍的红军战士。
这里是由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为您带来的《不忘初心·红色贵阳》专栏。回顾初心故事,用红色精神激励当下。我是珮成,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