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北京国际音乐节25周年

北京青年报 | 2022-10-04 11:40

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办25年,从将瓦格纳鸿篇巨制《尼伯龙根的指环》搬上中国舞台,到首演肖斯塔科维奇《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布里顿《仲夏夜之梦》等20世纪现代歌剧,再到呈现《白蛇传》《天使之骨》等中国杰出作曲家的歌剧佳作,作为中国歌剧舞台当仁不让的首席拓荒者,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了近60部中外歌剧,用四分之一个世纪时间,为中国歌剧舞台打造了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

36次首演填补国内舞台空白

担纲中国歌剧首席拓荒者

余隆说:“回顾音乐节的歌剧之路,我们最欣慰的成绩就是通过累计25年的剧目种类,让观众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观赏机会,提升艺术的品质和艺术的可触摸的空间。简单说,我们做歌剧就是要让中国观众看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

1998年金秋北京国际音乐节横空出世,在千禧来临、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为中国高雅艺术舞台注入了无穷的惊喜和想象空间。然而当年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除了一批又一批国际知名乐团、世界顶级音乐大师纷至沓来,北京国际音乐节凭借自身独到的艺术眼光,打造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具艺术水准和前瞻性的歌剧表演舞台,让歌剧土壤并不肥沃、演出体系尚不完善的中国歌剧舞台在最短时间内与国际接轨。

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一次次通过推出全新剧目,填补国内歌剧舞台的剧目空白。在过去25年中,音乐节歌剧舞台相继推出了近60部各类中外歌剧,实现中国首演28次,其中亚洲首演6次,世界首演2次,这在国内歌剧舞台可谓空前绝后。

25载坚守艺术至上理念

打造歌剧艺术的黄金时代

放眼世界艺术舞台,历史悠久、蜚声全球的大型音乐节,从来不缺少高水准的歌剧演出和剧目,萨尔茨堡音乐节如此,拜罗伊特音乐节也如此。而自创办之日起,北京国际音乐节将推广和引领前沿歌剧艺术为己任,打造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风范的高水准歌剧演出板块。无论是以瓦格纳、施特劳斯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还是以布里顿、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领衔的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以及《切肤之痛》这样的当代歌剧瑰宝,抑或传递了“中国概念”的《狂人日记》《白蛇传》《天使之骨》,正是这一部部凝聚了无穷创意的艺术佳作,为中国歌剧舞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

北京国际音乐节更是用最短的时间,引领中国舞台融入世界歌剧艺术版图。其标志性事件无疑是2013年与享誉国际的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合作,联手献上瓦格纳的《帕西法尔》。2017年双方再续前缘,以一部跨越半个世纪历史的歌剧《女武神》,将中国艺术机构与世界顶级音乐节的合作推向了最高水平。

正是本着对艺术品质的不懈追求,北京国际音乐节从中国歌剧舞台的拓荒者,华丽转身成为了国际歌剧舞台的重要一员,并作为国际间艺术合作的积极倡导者,让中国与世界歌剧舞台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凭借对艺术水准的极致追求,以及对文化品格的塑造,北京国际音乐节用四分之一个世纪,为中国歌剧舞台打造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更树立了专业、严谨、高品格的形象,让中国艺术机构获得了世人的尊重。

(内容源自北京青年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