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对话丨刘灏:以乐怡情 以声疗心,用时代音符,构建美好音乐世界
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浩如烟海的优秀音乐资源,凝聚着人们数千年的艺术实践、精神追求与审美趣味。只有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才能正确对待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管弦乐与民族元素的碰撞创作,充分践行了以民族音乐为根基,体现出的强烈文化自信意识。而从民族音乐元素在影视音乐中的应用、民族音乐与电子音乐的融合等方面,阐述了当代音乐语境下中国民族音乐表达方式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FM91.6贵州音乐广播8月13日14:00,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灏走进《原创贵州·对话》,以乐怡情 以声疗心,用时代音符,构建美好音乐世界。
扫码在线收听节目:
百姓关注App扫码观看:
琵琶与大型管弦乐队作品《蝶恋花·长安梦》
作曲:刘灏 琵琶独奏:汤晓风
刘灏在所创作的作品中不断强调民族音乐元素为音乐作品带来的深刻文化底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曾开设《在应用音乐及交叉学科中寻找弦乐的音乐形态表达》课程,在他看来“援西立中,化用为体”,西洋管弦乐艺术引入中国以来,前辈们始终坚持将其与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进行融合,并在创作风格、演奏技巧、歌剧伴奏等多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特征,不仅使西洋管弦乐艺术自身得到了发展,也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兼收并蓄的内涵。
《当代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音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实践、展望》讲座
首届贵州科技节科学艺术活动“科艺仲夏夜”
与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于阳合照
在数字化技术和交互式电子音乐相关技术的促进下,传统乐器演奏形态正在以多种方式进行着数字化演变。音乐文化本身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关照下的演变过程,也进一步脱离传统的作曲手段,为解构与重构的理念能付诸实践提供了依托。人工智能作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刘灏看来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拓展器乐作品的技法和音色,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化的音乐作品,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墨姑苏》创作:刘灏
为钢琴与实时电子音乐而作
小型室内乐《忆江南》作曲:刘灏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刘灏有着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演奏能力,还需要具备出色的表现力以及稳定的审美状态。在演奏中,需要通过自己的表演来传达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只有在稳定的审美状态下,艺术家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此外,精准把握不同风格、不同音乐语言作品的能力也非常重要,这需要仔细研究每一部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作曲家及其创作技法,甚至作品背后的故事。
歌曲《理想时代》
演唱:廖昌永 作词:徐浩 作曲:刘灏
合唱:小萤星合唱团
巴扬与管弦乐队作品《世纪•风行》
作曲:刘灏 巴扬独奏:刘弋维
刘灏科研团队“Musicure”
音乐,是激发情感共鸣的重要载体。作曲家是用音乐与听众交流的,面对大批喜爱、支持自己作品的听众,刘灏会更有动力去输出作品,达到比较舒服的创作状态。音乐的本质就是悦耳与舒心,它可以显著促进身心健康,开启一种言语之外的疗愈世界。“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当我们倾听音乐时,音乐也在解读我们。2020年,刘灏的科研团队“Musicure”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强调“声音治疗”的它,致力于通过多维音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音乐治疗体验,“以乐怡情 以声疗心”为大众提供更广泛、美好的音乐治疗。我们总能徜徉在作曲家们构建的美好音乐世界,聆听着旋律的“多姿多彩”。如果说歌词与演唱是作品的重要美学表现,那么音乐的旋律便如同画中的线条,在人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令人遐想与神往的美妙之境。
FM91.6贵州音乐广播8月13日14:00,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灏走进《原创贵州·对话》,以乐怡情 以声疗心,用时代音符,构建美好音乐世界。
扫码在线收听节目:
百姓关注App扫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