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漫谈疾病——彭春红:环境、生活方式与肺病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环境、生活方式与肺病1
00:00 / -
环境、生活方式与肺病2
00:00 / -
环境、生活方式与肺病3
00:00 / -
环境、生活方式与肺病4
00:00 /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联合贵州省人民医院
特别策划《领读者》之“漫谈疾病”系列
本期主题:环境、生活方式与肺病
在生命的长河里,人类总是与疾病擦肩而过;有时也短兵相接,甚至如影随形。走近它,了解它,战胜它......
在疫情之中,在疫情之后,让我们重新认识疾病。
17位医生,34堂健康课,告诉我们如何与疾病相处?
本期领读者:彭春红 医学博士、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生
彭春红,医学博士,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疾病预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呼吸专委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贵州省流行病学分会委员。四川大学呼吸病学博士毕业,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让大家对病毒性肺炎有了一些认识,之所以新冠肺炎会引起整个世界的恐慌正是由于它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普通人群对新冠肺炎没有免疫力,从而导致肺部严重损害,随后其他脏器也发生衰竭。因此对于新冠肺炎,有效隔离和提高免疫力才是行之有效的举措,因此国家花费大量物力人力进行隔离和全民疫苗的接种,我们相信有广大人民的团结配合,我们终将取得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胜利。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还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疾病包括肺结核和矽肺。
肺结核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它可防可治,但往往治疗时间较漫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不进行彻底治疗,往往会伤害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同时可能导致肺结核的耐药,因此需要大家明白的是肺结核不可怕,如果你不想伤害你最亲的人,请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矽肺则是一个可以预防,却无药可治的疾病,它和接触大量的粉尘有关,如果你的亲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接触大量粉尘的工作,请做好防护,戴好具有相应防护功效的口罩。
医学不断进步,在呼吸系统方面的进步还包括了体外膜肺和介入治疗,这两项技术的发展帮助很多患者重获新生,改善了生存质量。
肺有三怕,避开这些,养肺就成功了一半!
1.怕寒
肺气通于鼻,风寒袭肺,导致寒痰阻肺就会出现感冒、老慢支、哮喘病甚至肺心病等。
因此有肺部不适的人在睡觉时忌吹风,为防止受凉,可以在空调吹风口安装挡板,或者在床边拉个帘,避免空调、风扇直吹。
2.怕脏
雾霾、粉尘、长期吸烟或被动吸二手烟都会伤害肺,导致肺泡内痰饮积滞。这些“脏垃圾”会阻塞气道,导致气机、血液循环不畅。
试试深呼吸后憋气,如果憋不到30秒,说明心肺功能已经下降了,应该要戒烟护肺了!
3.怕燥
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肺部的水分可以随着气的排出而散失。
干燥的环境容易带走水分,造成肺黏膜和呼吸道的损伤,还会伤及皮毛,可致皮肤粗糙干裂、毛发无光泽等。
尤其在空调房内,空气会更加干燥,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水。
另外,开空调时不要把所有的门窗都关死,留一条小缝隙让空气流通,或者放一盆水来增加室内的湿度,都是缓解干燥的好方法。
本期《领读者》:漫谈疾病之环境、生活方式与肺病。
(本文部分图片转载自“搜狐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