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贵州丨在安顺街头,偶遇一家拿我的文字做宣传语的肠旺面馆

撰文:周之江 | 2025-04-19 11:29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几周前去安顺,中午朋友带着去吃当地风味的肠旺面,之所以加“当地风味”几个字,是因为虽自贵阳发源,大差不差,但终归还是有点区别。

安顺市面上有一家名气不小,叫做“四官桥肠旺面”。入座等食,忽然发现,招牌上的几句宣传语非常眼熟,定睛看时,果然出自我那本《食遇:贵阳小吃竹枝词杂咏纪事》,两段文字:“肠旺面好吃,口彩也好,肠与常、长二字都谐音,肠旺即常旺、长旺。”“面系待(注:原文为“特制”,对方大概手误了。)制,讲究个脆劲,其佐料添头多样化,与北面大异其趣。”

略有文字上的出入,但可以肯定出处。朋友是安顺地界上的大佬级人物,跟老板娘熟悉,听我一说,立马请来认识并告知。先得说明,我绝对不是要打版权官司,而是真心高兴,觉得人家慧眼识珠。问下来才知道,原来是老板娘的公子负责店面升级,在网上找到这段文字,觉得贴切,就改造一下作为宣传语。

实话说,这家面的确不差,跟贵阳风格比较,汤头更清爽,面脆而直,口感跟贵阳肠旺面有点不大一样,我的感觉里,似乎更滑些。此外,肠子和旺子都处理得干净,以至于我那位本地朋友还颇有微词,认为缺点肠子味道,但这属于见仁见智的个人偏爱,不好拿来当标准。

老板娘很热情,还特地给我们一行人打来热豆浆。寒暄告辞,当然,单是早就自己买了的。下午在谷氏故居喝茶,有个同来的朋友调侃说,看来,你的那两段文字不值钱,老板娘都没有免单……

话是玩笑。但我倒是从未因写饮食专栏占过任何餐饮店铺的便宜,一则的确人家也压根不知道我写这个,二来据我的观察,好吃有生意的店铺,其实对所谓宣传大多持无所谓的态度。

记得十来年前,我的好友黯石兄,跟我同在《贵阳晚报》写美食,某次相约去吃一家很有些名字的牛肉粉,一进门就发现,他的文章发大打印了贴在墙上,煞是惹眼。付账时,我们指着上面的作者照片给老板介绍:“就是他写的,你看嘛,跟照片一模一样。”

孰料老板头都不抬,别说免单,理都没理会我们。好尴尬。

不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餐饮尤其是粉面一类的店铺,几乎全靠质量和味道立足本地,开超过十几二十年的店铺更是如此,那些本来就有好口碑的,一天能做多少单生意,基本上有个天花板在那罩着,也有足量的熟客支撑,宣传不宣传,对他毫无意义。爱理不理,都很正常。

几年前给陈晓卿导演的《寻味贵阳》当顾问,某次见面闲聊,听他说过一个“洞见”,即所谓的大众点评之类的评价体系,不能不信,更不能尽信。大体来说,打分特别高的,最好留个心眼,往往只是网红而已,配不上同等的期待。真正好吃实惠的店,大多分值在三点五到四之间。

我自己观察下来的结果,这个说法相当靠谱。倒不是说这个打分区间的一定都好,但至少我个人喜欢的店铺,很少评分高于四的。

一个小诀窍,与诸君分享。预告一下,下周的专栏,我会推荐一家这样的宝藏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