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龙街镇大寨村: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4-11-21 15:57

多年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龙街镇大寨村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在培养人才、传承苗族技艺、弘扬苗乡文化方面发力,积极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日益繁荣发展夯实了基础。

深秋时节,走进群山环抱、景色优美的大寨村,只见身着苗绣服饰的村民们,正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翩翩起舞。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龙街镇大寨村村民杨玲:喜欢来文化广场这里跳舞,穿上我们的民族服装拍照、拍视频发到网上展示,把我们苗族服饰宣传出去。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地村民杨玲和母亲在镇上经营着两家传统手工苗服店,发展苗绣产业,当好民族文化的“保护者”“推行者”,让苗绣在保护传承中焕发生机。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它将苗族古歌、传说和故事以刺绣形式表现出来。绣娘们以针线作笔画,以服饰为纸页,凭借代代相传的技艺,把历史文化和对家乡的赞美、对亲人的祝福定格在精美的刺绣中。  

今年56岁的王秀花十多岁便开始随家中长辈学习苗绣、制作花衣,现在,精于刺绣的她把技艺传授给了女儿和有学习意愿的群众,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龙街镇大寨村村民王秀花:我做这个花衣服,用羊毛线来染,染成红线来做,做出来的图案有河、有土地、有围墙、有城。我做苗绣40多年了,我把我姑娘也教会了,还有三个姑娘在我这里学习。

近年来,大寨村综合施策,培养苗绣文化传承人、壮大苗绣人才队伍;运用电商平台,多渠道推进苗绣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宣传渠道,宣传苗绣产业,以人才振兴、创新支撑、产品优势引领文化产业振兴。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龙街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江:我村培养了名歌师、名绣娘、名技师等一批民族技艺传承人才300余人,传承民族歌舞及苗绣、银饰、刺绣等。

近年来,大寨小学开展“苗汉”双语教学,每周为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两节苗语课,同时在大课间活动中增设苗族歌曲、舞蹈,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下步,大寨村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培育少数民族村寨特色产业,以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威宁融媒 孙玲婧 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