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村

黔村百科 | 2025-03-17 15:31

思南花灯戏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和民国年间,在贵州民间艺术“圈”可谓久负盛名。而今,你要是问思南人,在哪里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花灯戏,大多会推荐你去金龙村,“到金龙看花灯”已然成为思南人的文旅共识。

金龙村是思南县思林乡下辖的一个古村落。据传明末清初,徐氏宗族先人由江西省临江府先虞(新余)县迁居至贵州思南府安化县,后二世祖徐仲葵迁居金龙村落业,从此依山傍水、男耕女织,繁衍至今。历经百年沧桑,如今生活在金龙村的人早已不再只有徐姓人家,但是传唱不衰的花灯戏,却还保留着当年的韵味。

从思南县城驱车一个小时左右,摄制组一行来到了这个“因戏成名”的村落。架起摄像机,镜头里呈现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图:金龙村村域山高坡陡,山谷众多,村落于半山腰依山而建,“栏杆式”和“吊脚楼”民居古色古香,建筑、田园、山体与天空浑然一体,形成了一道唯美奇特的天际线。

当我们调整焦距,将镜头聚焦于村落里的人们,身着绚丽多彩民族服装的花灯表演者,用原生态的花灯戏表演,瞬间点燃镜头内外的激情。他们时而低眉颔首,时而回旋婉转,时而快步向前,时而碎步后移,进退有序,动作整齐划一,一颦一笑、一进一退间,把思南土家花灯演绎得淋漓尽致。

金龙村是“中国花灯戏传统村落”,2015年,村里成立了由老、中、青三代人结合共18人的花灯队,每月排练三次原生态花灯戏。经过几年的发展,花灯队的人数年年变化,可是每月的排练和表演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1、风景名胜

古树群:在金龙村,如今存在11棵挂牌百年古树,大部分是柏木。古树树体、树冠较大,固碳释氧、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显著。每一棵古树都与它生长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艺术审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铭刻着时代的印记。

2、文物古迹

古墓群:如今在金龙村,还留存有清朝乾隆年间、清朝道光年间当地田氏族人的古墓,以及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杨氏宗祠旧址等。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要素,为金龙丰富的历史文化增加了可信度,同时为后人了解金龙村的历史、研究金龙村历史文化提供了佐证支撑。

3、特色物产

竹编:当地村民以竹子为加工原料制造的产品,多为日用品,如竹篮、竹筛、筲箕、箩筐、竹扁担、竹筷、竹扫帚、竹笠、竹匾、竹背篓、竹簟、竹席、竹床、竹凳、竹椅、竹躺椅、砧板、凉席、茶杯垫等。

黄金蜜柚:金龙村种植有黄金蜜柚220亩,该品种单果重1千克-3千克,皮薄光滑,易于剥离,无籽,果肉金黄色,多汁柔软,入口即化,不留残渣,清香、清甜、微酸,无苦涩味。

3、美味美食

花甜粑:花甜粑集中国南北年糕文化之大成,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管粑体有多长,把它横向依次切成薄片,每片花甜粑上都有一模一样的“花”(图案),山水、文字、花鸟鱼虫,都能在粑里生动呈现。食用花甜粑时需切成半厘米左右厚的片,然后把粑片加热发软即可食用,蒸、煮、烤、炸均可,各种吃法有各自的风味和情趣。

绿豆粉:绿豆粉是金龙村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当地逢年过节招待贵宾的一种佳肴。主要做法是将浸泡好的大米与绿豆拌匀,磨成浆,再把浆舀入大铁锅炕绿豆皮,用木刮刮匀刮平,一般3分钟即可烤好一张绿豆皮。冷却后也可以切成条状,折叠成扁筒状,切成筷子宽的条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