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开启“速冻模式”,如何保护好哮喘宝宝?

科普之声 | 2022-01-07 14:00

近日,中国气象局多次发出寒潮预警,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寒潮的侵袭使多地开启“速冻模式”,对于抵抗力偏弱的哮喘患儿来说,这可能会诱发哮喘并加重病情。

当前,哮喘在我国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出现年轻化趋势,且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哮喘患儿在幼年时期如得不到正规治疗,可能会影响其肺部发育,尤其是多重过敏的重症哮喘患儿有较高的比例可能发展为成人哮喘,成年后慢阻肺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01

关于哮喘的几大误解,你中招了吗?

误解一:只有孩子“喘”才是哮喘。其实,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都可能是发生哮喘的信号。即使孩子只发生了慢性咳嗽或仅有胸闷症状,也可能是患上了咳嗽变异性哮喘或胸闷变异性哮喘。

误解二:日常生活不会诱发哮喘发病。一些容易引起哮喘急性加重的因素,也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观察和识别,并尽可能让孩子回避这些因素。比如,让孩子避免接触过敏原、防止病毒感染、远离烟草烟雾等,这不仅能够防止哮喘发病和症状加重,还可减少其治疗药物的需求量。

误解三:禁止一切运动。一些家长担心不合理的运动方式会导致患儿哮喘的急性发作,将运动列为孩子的“禁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能够有效缓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症状,提升其肺功能水平。因此,孩子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积极运动,拥有更欢快自由的童年。

02

哮喘治疗重在坚持,切忌“治治停停”

由于对药物安全的不信任,很多家长对哮喘患儿“治治停停”,导致哮喘“去了又来”,反复发作导致病情加重。目前,我国城市儿童哮喘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患儿父母对哮喘的认知不足,不能进行有效的家庭管理。

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是哮喘的防治原则。儿童支气管哮喘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对于小于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应选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如无法应用、不愿应用ICS或患儿伴有过敏性鼻炎,可选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临床研究表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吸入激素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缓解气道炎症,在一定限度上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坚持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对患儿气道炎症进行有效抑制。

父母面对患有哮喘的孩子时,越积极应对,将疾病管理与家庭日常生活融合得越好,孩子的病情就控制得越好。因此,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对患儿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起到关键性作用。

哮喘防治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孩子得了哮喘不要恐慌,只要接受正规、专业诊治,孩子也能自由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