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动静丨正月初七:年味与酒味
俗话说,“进入腊月就是年,没出正月还是年。”如果从大年初一算起,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新年的节庆活动大约要持续半个月。
在中国传统新年里,酒,是餐桌上的必备。
酒与新年
《说文解字》记载到:“年,谷孰也。”意为禾谷成熟之时,意味着农事告终,举行庆典,庆贺丰收,慰藉一年的辛劳,是交汇与新生的时刻。
粮食的丰收,奠定了酒成为宴请文化的物质基础。古代庄稼成熟,必定以其酿酒并以此祭祀祈福,酒代表的是先民对于丰收的喜说,即所谓“八月黍成,可为酌酒。”
《诗经·周颂·丰年》里说:“丰年多黍,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古时在经历了一年的丰收后,亲人团聚在一起,用丰收的稻谷酿成美酒,献给祖先来品尝,为来年祈福。强烈的仪式感中满溢着迎接新岁的欣悦之情,此时酒代表的不仅有对一年收获的祝祷,也是对来年美好的期待。
中国人过年的仪式感,是千百年来浓得化不开的年味,源于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血脉的牵挂,也是中国家文化、年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酒便是人们迎接着新年、新的美好到来的独特表达,日月年年里,人们有关世间美好的希冀,就藏在团圆的酒杯之中。辞旧迎新,在热闹的场景中举杯,把最美的祝福送给彼此,在欢快喜庆的氛围中,春节更具人间烟火气。
欢聚时刻,美酒总相伴。有家的地方,有好友的地方,团圆的时刻,幸福的踪迹才无处遁形,在酒杯的碰撞声中献给家人、献给自己、献给新的一年。
通讯员:陈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