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 贵州地下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三)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 2021-09-06 08:10

(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省工委组建之初,为全面开展党的活动,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迫切需要有充分的组织保证和充足的人员保证,于是,省工委把恢复和发展全省各地党组织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经过大量工作,很快恢复、建立了一批党的组织,发展了一批党员,为进一步开展全省党的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然而,这项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则是在此前清理、整顿党组织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摸清情况,理顺关系,纯洁组织,1937年10月,黄大陆派徐健生以省工委特派员的身份到毕节地区清理整顿组织。徐健生到毕节后,很快便建立了清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把重点放在清理工作上,在毕节等县开展清理,主要措施是:(一)对该县原有的党员逐一进行清理登记;(二)对党员发展对象和在党的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进行认真的审查。经过一个月的工作,于11月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入党。1938年2月,建立了由邱在先、熊蕴竹、邱在模、葛发声四人组成的中共毕节县工委,邱在先任书记。县工委下辖四个支部。

1938年1月,黄大陆派由织金到贵阳工作的党员方献祥回织金清理关系,建立党的组织。根据黄大陆的指示,方献祥回织金后,以织金“寒假学生农村工作团”负责人身份为掩护,白天组织学生在织金县城及近郊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夜间则秘密进行党组织的清理工作,经过充分准备,他与赵百川、黄典伍、张宗玉等人于1月27日建立了中共织金县工委。

与此同时,省工委通过丁树奇指派原中共遵义县委书记杨天源回遵义清理地下党组织,开展组织建设工作,不久原遵义县委委员谢树中经组织营救由四川巴县监狱出狱回到遵义,他们一起为恢复中共遵义县委及其活动作准备。

通过清理、整顿党的组织,对党员进行登记审查,加上对以前贵州党组织的工作的总结,为后来全省党组织的恢复、建立及党员发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全省党员的思想水平有了提高,地下斗争经验通过不断积累得到进一步丰富,党的组织有所发展,在贵阳、毕节、思南、安顺、遵义、湄潭、织金等县先后恢复建立了县一级党组织,还直接领导了凯里、镇远、平越(今福泉市)等地的党支部或党小组,并在学校、书店、交通运输单位等建立了党支部。据统计,自1938年至1940年4月中共贵州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建立为止,全省共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32个,其中县级以上组织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