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中国之美|《中国人的音乐》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 2023-01-24 13:30

与西方古典音乐相比,中国古代音乐史似乎稍显沉默,还曾被叫做无声的历史,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名曲,在今天已经无法完全还原它真正的旋律。

但音乐承载着传统文化与历史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通过音乐,你能读懂的是中国人五千年的精神气度与民族品格。

 

“和而不同”:中国文化和智慧的代表

“和而不同”是我们祖先的智慧。

“和”这个词,最早是从音乐中悟出来的道理。晏子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政治家,他说音乐就是不同的声音才美,假如都是一个声音的无限反复,“谁能听之”?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不同的东西和谐地放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和谐,而不是以水济水,就是把水放在一起,放多少水都是水,所以他特别强调了“和而不同”。

今天我们把“和而不同”上升为我们国家,甚至外交上高度重视的理念,就是让这个世界和谐,认可“和而不同”。

这是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一个最大的不同,现在人都要发泄和放纵。但是中国传统音乐更多的是强调向内,要求在音乐中追求一种宁静,包括追求自己和自然,和天地,和他人的一种和谐。

礼乐文化的现代意义:民族传承与复兴

 

礼乐这两个字,包括礼乐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人民祖先充满智慧的创造。孔子一辈子所做的事情,或者说最高的愿望,就是四个字,叫做“复兴周礼”,周礼就是礼乐制度。

为什么说礼乐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人最大的创举、创造和贡献呢?因为中国人最早看到了礼和乐的结合,是对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一个最好的保证。

那么礼和乐的一个区别是什么呢?它们的分工又是什么呢?用荀子的话来讲,“乐合同,礼别异。”包括所有的制度、秩序、法律,包括礼仪、礼节、礼貌,这些都是要建立人与人的区别。

最简单的礼貌,你见了年长者要有尊敬的表示,这就是区别。

但是人光有区别不行,没有区别乱了套,完全都是区别,人与人就生分了。所以“乐合同”,音乐用现在常说的话,是全人类互相理解的精神工具。

所以用大家都理解的,能够反映大家共同喜怒哀乐的音乐,就起到了同的作用,就是把不同的让它先和。这是我们从周代建立礼乐制度的一个很大的贡献。

了不起的中国音乐

从汉族的民歌,到内蒙的长调,到彝族的海菜腔,包括中国多声的合唱,比如侗族大歌,这都是中国音乐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我们现在很多学音乐的人都知道,在西方无伴奏合唱和交响乐一样,属于高雅音乐。

但是世界上多么了不起的无伴奏合唱团,在他们上台之前,一定有一个标准音,比如说钢琴,比如说音叉、音哨,没有这个标准音,不同的声部找不到自己的准确音高。

但是侗族大歌不是,侗族大歌从妈妈肚子里就听妈妈唱声部,所以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张口便唱,而且一开口就是准确的音高。听的人都感觉到真的了不起,说明中国有这么多了不起的东西。

你去听秦腔,你去听其他的音乐,你会发现很多音和钢琴里面的音是不一样的,而钢琴里面没有这个音。我们很多唱民歌,学院派的歌唱家唱民歌,你总觉得味道不够,就是川菜里忘了放辣椒,就是山西的面里面没有放醋。

味道从哪里来?就是不同于西方音乐的音律、音阶、审美,我们的观念。

 

我想通过这本书,尽可能让我们的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看到我们中国的音乐有多么丰富,了解到我们中国音乐美在哪里。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就感到欣慰,这恐怕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写给中国人看,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音乐。

——田青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