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中国之美|《美人图》
我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但是“为自己而美”也是中国女性的传统。
孟晖,68年生人,自2000年研究古代物质史起,她着力于对古代女性生活的研究,遍涉香事、首饰、工艺品、化妆品、食品、生活风俗……
《美人图》耗时4年,从古代的史书、小说、话本中,精选出我们阅读时,常常忽略的一个个物件,对照史料、出土文物、传世绘画,将古代美人的起居生活,展现在我们眼前。
“研究这些细节,并不仅仅是风花雪月,错过这些,就是错过一整个时代。”
以下是她的自述:
中国古代文献里,流传下来很多女性的故事。
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具体是什么?很多名画中,包括明代的《千秋绝艳图》、清代的《雍亲王十二美人图》,女子们都手持玉连环,它有什么含义?
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记载,还是编撰的故事,都是依据当时的物质水平、生活方式而来的。这些对古人来说是日常,但对现代人而言全然陌生的物质细节、生活风俗,是我的激情所在。
美人,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主题,从《诗经》里就有。她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首饰、食物、服装、香料、工艺品、日常风俗都有涉及。她们也是鲜活生动的,和我们现代女性一样,追求美,追求时尚,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
中国女性讲究气韵,一种心理上的感染,不光经过外貌,还要通过香气、通过声音,甚至通过鞋印,让你认为她美。
明清时代的女性,会把鞋子的高跟掏空,安个活动小抽屉,在里面装满白色香粉。穿上这样的鞋,一旦走动起来,地上会印出一个莲花或兰花的完整图案,这叫“步步生莲”,而且这种运用在日常并不罕见。
古人都讲究戴玉佩,甚至钗子上要带流苏,做成步摇,她要产生声音。人还没到,就先听到她的声音,她走了之后,你还听到她的声音。香气也是一样的。
《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初次邂逅是非常匆促的过程,根本没有机会搭话,只是彼此短短打了个照面,莺莺就转身离开了。不过,张生依然能够清晰感受到她的存在,并且认为她很有魅力,因为“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
这其实是中国人很长长久久的一种心理暗示的方式。所以女性的美,不仅仅在容貌上,更是智力和修养的斗争,不仅是老天给你的一个五官,你的美是你自己的作品。
《美人图》给大家展现的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丰富,不仅物质很丰富,生活方式里享受的内容也很丰富。古人也很活泼、很鲜艳、很有创造力。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