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州农村改革成效显著,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动静记者今天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贵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激活资源要素,改革成效显著,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乡村振兴筑牢了根基。具体来看,改革成果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壮大,食用菌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茶叶、辣椒、水果、中药材种植规模排全国前三,蓝莓、李子等单品种植规模排全国第一,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认定首批样板坝区105个、达标坝区505个。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3%,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聚焦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份量化、组建经济组织等关键环节,全省共完成清产核资单位数81506个,清查集体土地总面积2.53亿亩,经营性资产234.7亿元,非经营性资产752.12亿元,确认成员身份3643.06万人,量化资产总额528.6亿元,发放股权证书893.68万户,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16759个。
农村“三变”改革持续深化。围绕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完善股权合作、资金整合、产业带动等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打造新型股份农民,共享“三变”改革成果。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1379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7.5%;推动1954.9万亩集体资源变资产、454.3亿元资金变成股金、479.6万农户变成股东,带动农民股东户均增加收益1509元、人均增加收益381元。
农村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信息管理系统”“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已建设完成,承包地管理和服务逐步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有效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崛起,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76家,创建2002个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652个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
专项改革取得新进展。供销社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培育535个“三位一体”新型基层供销社示范社,为农服务基础不断夯实;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任务如期完成,稳步推进区域集团化改革,完成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及入库上图,农垦供给水平与示范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统筹推进,余庆县、盘州市、福泉市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六盘水试验区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息烽县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湄潭县、息烽县、金沙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慎推进,通过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为全省宅基地改革管理提供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