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魔法工厂”——红领巾小记者寻访垃圾变废为宝的奇妙旅程
2025年3月19日下午,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来自贵阳市花溪小学的9名少年时代报红领巾小记者。在这场以“垃圾去哪儿了”为主题的探访活动中,小记者们亲眼见证了生活垃圾如何通过现代科技实现“绿色变身”,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叹的环保教育之旅。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小记者们戴上安全帽,走进这座“城市净化器”。透过中央控制室的电子大屏,他们看到无数的生活垃圾正在巨型抓斗的操控下被投入焚烧炉。“垃圾焚烧需要保持8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而实际上的炉温能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能确保消灭各种有害物质,就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样厉害!”值班员刘杨用生动的比喻向孩子们讲解。通过实时监控画面,小记者们观察到垃圾在炉膛内翻滚燃烧,产生的热能推动汽轮机飞速旋转,最终转化为点亮千家万户的电能。
“排放的烟尘会不会污染空气?”“臭味怎么消失的?”面对小记者们连珠炮似的提问,刘杨介绍了隐藏在高塔中的“黑科技”。“反应塔里的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等多道工序,让我们的排放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工作人员还会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排放数据,确保万无一失。”红领巾小记者们纷纷感叹:“原来每缕烟气都要过五关斩六将啊!”
“垃圾焚烧后的残渣,经过特殊处理竟变成了人行道地砖。我明白了科技不仅能够带来壮观的变革,还能有效减少地球上的污染。”小记者欧阳睿羿的感慨引发共鸣。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环保教育,让抽象的生态理念化作具体认知。活动尾声,小记者们郑重承诺,要从垃圾分类做起,争当生态小卫士。
这座年处理87.6万吨垃圾、年发电达3.62亿千瓦时的环保电厂,不仅为贵阳筑起“生态屏障”,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绿色发展的种子。当小记者们亲眼见证科技让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后,环保意识便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信仰。这场沉浸式探访,正悄然孕育着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