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之乡!贵州这个石头建成的村寨,靠一块“布”脱贫致富!

贵州交通广播 | 2019-11-27 09:1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四力!11月26日上午,全国交通广播媒体走进贵州省最早开发的乡村旅游点之一——安顺石头寨村,整座村寨的房屋、巷道、田坎等都由石头和石板建造而成,是石头建筑的典型代表,大家在此共同探访当地“旅游带村”的产业新发展!

     石头寨景区位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上游6公里处,依山傍水,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石头寨以石屋和蜡染出名,享有“石头王国”和“蜡染之乡”的美誉,是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在这里,当地的老百姓因“蜡染”这项非遗技艺脱贫致富。

    据了解,石头寨村是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六大景区之一,整座村寨的房屋、巷道、田坎等都是由石头和石板建造而成,是石头建筑的典型代表。寨内生活群众以布依族为主,全村人口的98%为布依族,这里沿袭着最为传统的布依文化,也保留有最为完整的布依传统技艺“蜡染”,1986年被省文化厅批准为布依蜡染之乡。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用蜡刀蘸熔蜡描绘图案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通常被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

    今年28岁的伍德华是石头寨村人,他在8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一起学习蜡染技艺,如今已经是黄果树旅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传承人。伍德华告诉记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蜡染技艺通常只是让女性继承,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爱好,伍德华还想得更远,他说不仅要传承蜡染这门技艺,还要让乡亲们因蜡染生活变得好起来:  “在2013年的时候,我成立了公司,然后就带着寨子里的人一起做蜡染产品。这两年我们又把精准扶贫户带入我们工厂做工,他们做的一些产品我们帮他们销售,给他们做培训,在技术上进行专业指导,再教他们做一些好的设计。”

    记者了解到,在伍德华的公司里有20多名工人,他们都是石头寨村人,负责蜡染作画,每月收入都有3000多元。工人做出的半成品公司再进行蜡染后续环节的加工,保证产品标准化产出。关于蜡染这门传统非遗技艺如何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伍德华说,他们一直在尝试将传统技艺和当今的市场时尚元素进行融合。

    “我们的产品是把传统的工艺跟市场的需求相结合,让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融合。比如说做一件蜡染的衣服,像以前我们就是做传统的图案等,然后我们现在也会做一些时尚化的改良。”

    赵室虎是黄果树镇石头寨村的驻村干部,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石头寨村将蜡染技艺作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生态环境,打造优质民宿,让原来的贫困村寨蜕变为如今的美丽乡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我们石头寨现在也是交通环绕了,交通也很方便,直接把石头寨跟黄果树旅游景区进行打通,方便黄果树的游客也来石头寨旅游。我们经常在石头寨这里举行一些培训,将石头寨原有的蜡染技术作为一个培训,让更多石头寨村民学会做蜡染,因为蜡染有艺术价值,也能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做对外做培训,所以我们现在把”六月六布依蜡染坊“作为一个培训基地,把我们的蜡染技术扩展影响到外面去。”

    安顺市黄果树镇组织委员段冲冲告诉记者,这些年,勤劳的石头寨村人民紧紧抓住了发展的机遇,通过自身的特色旅游,脱贫致富。段冲冲说,据统计每年石头寨村旅游收入达到了4500万元左右,全村共3321人每人都能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依托着旅游,还有我们布依族的传统文化,黄果树石头寨村民从2014年到现在生活越过越好,收入是越来越多,而且乡村面貌也是有很大的转变,我们全村从2014年来78户,275人的贫困户,到今年为止全部已经脱贫致富,现在我们村已经没有贫困户了。”

     在这次采访中,江苏交通广播网记者吕杰说,她是第一次来到贵州的乡村采访,感触很深。“今天来石头寨村看到的景象对我来说感受很特别,这边的少数民族风情很浓郁,特别是石头寨村的蜡染,这个民间传统技艺不仅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且最关键的是能成为当地村民的一个收入的重要来源,既传承了文化又能脱贫致富,相信这些一定是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村民的努力的结果。”

全国主流媒体大型采访活动

官方唯一直播平台蓝鲸FM

欢迎下载观看

指导单位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中国传媒大学

本台记者:刘志 视频:王埜 图:佳艺

本文由贵州交通广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