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宝宝胃肠道,关乎一辈子的健康!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张艳玲教授于2019年5月21日《健康时报》发表的一封公开信,引发了公众对我国婴幼儿胃肠道健康的关注。张艳玲教授指出:中国婴幼儿胃肠道健康的问题不容乐观,且对婴幼儿成长发育影响深远,重视婴幼儿肠道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面对宝宝的肠道问题,新手爸妈往往会焦虑无措。日前,美素佳儿联合宝宝树发布了《中国宝宝消化吸收蓝皮书》,解读成长历程中宝宝发出的三大“肠”见信号,宝爸宝妈可以参考!
蓝皮书显示,妈妈认为87.5%的宝宝都会难过肚肚关,有超过一半的宝宝还会遭遇两个及以上的消化吸收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便秘首当其冲(占53.5%)。
喂养不合理,便秘来敲门。妈妈们认为,导致便秘有三大原因:
✔️喂养方式不当
✔️婴幼儿肠道较弱
✔️食物种类不当
专家解读:母乳喂养是出生后前3个月内预防便秘发生的一种保护性因素,如需使用配方奶则可以考虑采用鲜奶到罐装一次完成的奶粉或含益生元的奶粉。
看着宝宝咕嘟咕嘟大口吃奶,宝妈满脸欣慰,结果没过多久,又哗啦哗啦吐了出来。是不是孩子的肠胃出了问题?老这么吐缺了营养怎么办?宝妈们又开始焦虑了。
虽然溢奶和吐奶都是新生儿的常见问题,家长不必过于慌张。但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分辨溢奶和吐奶的知识,详细可看下图↓
(蓝皮书截图)
专家解读:宝宝俯卧或平躺的时间较长,相对液体摄入量较大,食道短,食道下段括约肌不成熟,以及过度喂养增加胃内压力,都容易导致宝宝溢奶或吐奶。如果宝宝各项生长指标正常,妈妈无需过分担心。
调研显示,妈妈认为宝宝胀气较多出现在1~3个月期间,这可能与胃肠道功能尚不成熟有关。
专家解读:婴幼儿腹部气体过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恰当的喂养方式导致吞咽空气,或者胃肠道内乳糖酶活性较低,对乳糖吸收不良造成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但通常胀气现象可能在数月内得到改善而自愈。
三大“肠”见信号帮助新手爸妈科学全面的了解婴幼儿肠道问题症状辨别方法,在日常喂养中仍然少不了科学的喂养方式。
蓝皮书中建议,母乳喂养是出生后前3个月预防便秘发生的非常重要的保护性因素,我们倡导母乳喂养,如无法母乳喂养,不得已使用配方奶,则可以考虑选择好消化易吸收的奶粉。
家长要训练宝宝养成自身的排便规律,饭后15分钟一般人都会有便意,不要刻意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