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动静丨贵州:让夜郎文化与白酒产业同频共振

贵州广播电视台产经事业部 | 2024-04-08 17:47

2024年3月,贵州酱酒品牌“夜郎古”以“一城四展”形式亮相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对话大师”论坛、全新产品“夜郎古·大师酒”新品品鉴会、“秀出你身边的大师”线上互动活动等……频频展现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的转化运用成果和“古法酱香 源起夜郎”的文化品牌形象。

如今,夜郎古正聚焦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深入挖掘古夜郎文化的当代价值,在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中日益擦亮多彩贵州文化名片。

“夜郎枸酱” 贵州酱香酒的乳名

贵州白酒产业近现代以来展现一片繁荣景象。茅台自不必说;习酒的文化之根,“习部”与枸酱千丝万缕;一衣带水的郎酒,因产地二郎镇而得名,也把枸酱视为其重要的人文源头;国台也认同夜郎枸酱这一文化母体,20多年冲着贵州白酒核心产区而来……

夜郎文化历史相当长,从秦一直延续至唐宋,且呈现由黔西北向黔北、黔东北乃至今川、渝、湘与黔毗邻区域,故早有学者认为夜郎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遵义一带。

最早记载唐蒙食枸酱而知夜郎国的存在,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这一史实,被视为贵州酱酒起源,付诸文字,广泛传播。

多数学者认为,所谓“枸酱”,便是用枸树果实,略加捣碎,加以增温保温,任其发酵,便成既酸甜又带酱香酒味的食品。

从事贵州酱香酒研究多年的江南大学博士、贵州商学院教授郭旭研究表示,“无论是北京甜面酱,还是山东大酱,又或者贵州‘枸酱’,事实上均带有不同程度的酒精度。尽管它的酒精度可能很低,但与今天酒精度0.5度以上才能被称为酒,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带有地域特色的枸酱就是酱香酒的前身。

202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赤水河流域与古夜郎地域高度重合。

传承弘扬夜郎枸酱古法酿造技艺,传播振兴夜郎文化,已经成为贵州学界、业界的共识。2023年12月5日,在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的带领下,贵州夜郎文化专家学者和白酒从业者,深入贵州“夜郎故地”桐梓县开展了一场文化考察活动。

知名文化学者、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顾久认为,深入“夜郎故地”考察不仅关系到本土文化的保存与推广,更关乎于将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源起夜郎” 贵州酱香酒的文化胎记

如果说,“枸酱”是贵州酱香酒的乳名,那么“夜郎”则是贵州酱香酒的文化胎记。

2023年6月13日,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的“古法酱香·源起夜郎”专家评审会上,贵州著名学者、知名夜郎文化研究专家熊宗仁的研究成果《古法酱香 源起夜郎》得到了顾久、李裴、黄平等专家们的一致认同并顺利通过评审。

长期从事历史学、方志学、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等理论研究的贵州学者熊宗仁,在耄耋之年悄然把研究重心摆在了夜郎——这个争论百年尚无定论的课题上。

“酱香型白酒的起源,附着一个人物及其时代,即唐蒙出使南越,食枸酱发现夜郎的人与事。”谈起这段历史,熊宗仁便打开了话匣子。

“唐蒙入南越食枸酱和唐蒙出使夜郎,由长安出发,是否经过此前多数学者所指的夜郎地域即今黔西北和滇东北呢?”

熊宗仁考证认为,唐蒙出使夜郎,就是从巴符关(今四川合江县)南出,溯赤水河而上,与夜郎侯多同谈判。那么枸酱是否产自夜郎呢?

熊宗仁指出:“《史记》记载,枸酱为蜀地所产。但清康熙、雍正年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和调整行政区划,将原先贵州与周边犬牙交错之地重新调整,或划入或划出,特别是将原属四川管辖的遵义府整体划归贵州管辖……故执着于枸酱为蜀所产,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今遵义一带特别是以仁怀茅台为核心的赤水河流域,无疑是由枸酱发展为酱香酒的源头和主产地。”

因夜郎国的消亡,使得“枸酱”退出了历代史官的视野,但是,在夜郎故地和夜郎族群的后裔中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发展。

熊宗仁

熊宗仁先生的研究成果表明:夜郎文化的中心区域在今黔北,古法酱香源于夜郎时期的枸酱,由枸酱演变而来的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就在赤水河畔的贵州仁怀茅台镇;通过这一成果,了却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贵州茅台酒提出“源起夜郎枸酱”以来,历史学者熊宗仁对夜郎文化与贵州白酒历史关联的心结。

如今,被视为夜郎故地的今贵州省,与中华酒文化的发展不仅同频共振,而且守正创新,涌现出一批承载厚重的历史文化的酒企,酱酒品牌“夜郎古”的诞生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夜郎故地的传承不断,也闪耀出酒文化中的地域之特、民族之秀、时代之光和未来之美。

同频共振 让夜郎文化兴 让白酒产业旺

郭旭认为,“文化+”不是简单的“1+1=2”,而是文化与其他产业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融合,是文化更加自觉主动地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植入、融合、渗透。

充分利用“夜郎文化+”效应,可以将夜郎枸酱文化与贵州酱香酒有效结合起来,开发出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新业态、新产品。

贵州酱酒品牌“夜郎古”,便因夜郎枸酱而得名。

1745年,张广泗开凿赤水河道,川盐入黔,为避祸改为余姓的成吉思汗后裔族人来到赤水河畔,探寻流传已久的枸酱密码,由此世代以酿酒为业。历经百年,九代接力,传承革新,自成一派。

1983年,余氏族人余方开创办了仁怀县三岔河酒厂,余方强跟着胞兄开始学习酿酒,共同传承余派酱香酒酿制技艺。

直至1998年,为表达对夜郎故地的尊崇和传承,重现夜郎枸酱的辉煌,“夜郎古”品牌被正式确立。“夜郎”指代夜郎古国及其所属的夜郎文化;“古”则代表对古夜郎历史文化的敬畏,对夜郎枸酱“拐枣酿酒”古法技艺的传承。

在熊宗仁看来,坚持古法工艺酿造的夜郎古酒业,承接了古夜郎文化的精髓。“夜郎枸酱,文化之根、工艺之祖、酱香之源。‘唐蒙夜郎取枸酱,武帝胜赞甘美之’,人们知道夜郎古国的时候,就知道了夜郎古国的美酒。‘古法酱香,源起夜郎’名副其实。”熊宗仁如是说。

“夜郎古,植根于古夜郎文化。这个名字,当初恐怕也是‘妙手偶得’,但不可否认这个名字本身,它就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大IP。”郭旭说。

2021年,“夜郎古”企业及商标,被贵州省商务厅认定为第五批“贵州老字号”。

2023年2月,贵州夜郎古酒庄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在今年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夜郎古巧妙地将夜郎文化通过展厅设计、产品包装和“古法酱香”的普及再次展现给全国酱香酒爱好者,在产品创新、文化特色、品牌传播、市场推广等方面得到多方好评。

这也表明,夜郎文化不仅丰富了千年酱酒文化,更在当代贵州的土地上呈现出持续稳健向上的发展态势,也让夜郎古在内的贵州酱酒产业在文化的赋能下,表现出了加速“腾飞”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