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孟小冬和杜月笙,终究是他护了她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 2020-06-23 21:29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是一本心情日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

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人生如戏,美梦一场》下

《人生如戏,美梦一场》下

00:00 / -

孟小冬这一辈子,太苦了。曾经,在台上,她是须生之后,梨园名伶;在台下,她明艳照人,芳华绝代。曾与她相伴的两个男人,一位是南北闻名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另一位是叱咤风云的杜月笙。可她的人生,就像是一出戏,起伏激烈,从陆离的灯光中退下,繁华如梦,只留下似是而非的回忆,迷离而又悲情。

今天的《九味书屋》小可继续与您分享韩梅梅《遇见一些人流泪》中的文章《人生如戏,美梦一场》。

离开梅兰芳之后,孟小冬开始钻研戏剧,终于夙愿得偿。1938年,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也是他唯一的女弟子。她重新开始研习戏曲。一个眉眼、一个手势、一个唱腔,她都臻于完美。

孟小冬再度复出,数十年的积累,让她的唱功炉火纯青,天津一家报馆的总编辑沙大风给她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冬皇”。他认为谭鑫培、梅兰芳都算是伶界大王,但孟小冬还要超过他们,所以,“冬皇”,她当之无愧!

1947年,威震上海滩的杜月笙过六十大寿,在上海中国大戏院邀集包括梅兰芳在内的南北名角演戏。他专门请了孟小冬,连演两场《搜孤救孤》。一时间,上海滩万人空巷,有人甚至专乘飞机来看她,买不上票的人都在家里守着听收音机。

看完了戏,观众还不舍得走,他们想看她谢幕,想看卸了戏装的孟小冬。但孟小冬从来不谢幕。观众不停地鼓掌,就是不走。无奈之下,杜月笙亲自去了后台找她,才让孟小冬出来谢了一次幕。她向观众鞠躬,仍然是冷漠淡然的表情。

从此,孟小冬再也没有登台演出过。

那场演出之后,孟小冬入住了杜家,陪伴杜月笙度过了他最后的岁月。

经过世事的冲刷,对许多事她已淡然。盛名她已有,财富何须多?她是女人,最需要的,是一个归宿。

杜月笙待她很好,他懂她,给她一个男人的关心和呵护。她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爱他,但她想伴他终老,这是真的,就这么简单。

1949年,孟小冬随杜月笙去了香港。1950年,杜月笙一度想移居去法国。有一天,他请来办护照的人,在家里统计需要办多少张护照,孟小冬当着客人的面淡淡地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呢?”

一句话提醒了梦中人,杜月笙当即决定,要同孟小冬补办婚礼。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杜月笙家人的反对。原来,这个时候的杜月笙已经病得很重,大多数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就是吃一碗面,都要别人送到床头来。并且,他们家的经济已不如当年,她在他家,已经生活了几年,何必破费办这样的“喜酒”呢?

然而,不管多少人阻止,杜月笙还是坚持己见,在家里办了酒席,挣扎着起来与孟小冬做了63岁的新郎和42岁的新娘。他让儿女们向孟小冬磕头,叫她一声“妈咪”。

婚后一年,杜月笙辞世。

他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留给孟小冬。

孟小冬失去了一个在她一生中,最欣赏她、尊重她、爱护她、庇护她的男人。

她开始了在香港16年的独居生活,潜心钻研戏剧,教授弟子。后来,因为很多亲友劝说她去台湾,她又辗转去台湾定居。若干年以后,梅兰芳去世的消息传来。

晚年的孟小冬,在台北的家中供奉着两个牌位,一个是她的老师余叔岩的,另一个是梅兰芳的。她每天会亲自为牌位旁边的花瓶换上清水。

当曾经骄傲美丽的女子,变成步履蹒跚的老妇,多少前尘旧事,出现在她风烛残年的脑海?

1977年5月,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