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荐书丨《燃烧的青春》:以脚步丈量信仰,以文字镌刻丰碑

2025-03-28 20:51

《燃烧的青春》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他们不该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我们更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刘水清著作的散文集《燃烧的青春》记录了20位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

书中记录了他们的传奇人生,既是对红色特工的深情追忆,亦是对革命精神的当代致敬。刘水清以一名老警察的敏锐视角与文学创作者的细腻笔触,将历史碎片编织成壮丽的史诗,让那些曾被岁月尘封的姓名重新闪耀于时代的星空。

他的创作始于一场跨越时空的“寻访之旅”。从湖北京山的张文秋故居到无锡潘汉年的专题展,从宁波钱壮飞的牺牲地到重庆白公馆的审讯室。这种“拉练式”的写作方式,让作品跳脱出传统历史叙事的窠臼,以亲历者的视角还原真实的革命现场。这些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寻,更让读者感受到“红色特工”们扎根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脉搏。

作为公安作家的第五部作品,这本书延续了他“为警察而歌”的创作理念,却将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的革命史领域。书中既有公安干警的缜密思维;又有文学创作者的澎湃激情。这种跨界特质,让作品兼具历史文献的厚重与散文艺术的灵动。

《燃烧的青春》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既呈现了红色特工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又揭示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感温度。书中人物如张文秋,既是毛泽东的双重亲家,也是六次扮演“妻子”角色的地下工作者,真与假的婚姻背后,是革命者对身份与情感的极致牺牲;又如沈安娜,以蒋介石身边速记员的身份传递情报,每日行走于刀锋之上,却在回忆录中写下对丈夫华明之的缱绻深情。刘水清通过档案资料与实地考证,将宏大叙事解构为具体而微的生命图景,让英雄从历史教科书中的符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

他拒绝将红色特工神化为完美无瑕的偶像,而是通过大量细节展现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与坚守:有人因情报失误自责终生,有人在敌营潜伏时饱受精神煎熬,有人面对亲人离散时泪湿衣襟。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真实,让革命精神摆脱了教条化的桎梏,焕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红色特工的特殊性,在于其身份的“不可见性”。他们潜伏于敌营,周旋于刀尖,甚至背负误解与骂名。刘水清以警察的职业敏感,捕捉到这一群体的双重特质:既如“缄默的小草”,在水泥地的缝隙中倔强生长;又如“万绿丛中的松柏”,以孤独的姿态撑起信仰的天空。

合上这本书后,那些穿越时空的身影依然在眼前跃动。24岁的张露萍在刑场上高唱国际歌,朱枫跨过海峡的忠魂终于归乡,这部作品,既是对隐蔽战线英雄的集体缅怀,也是对革命精神谱系的重新梳理。当我们在书中读到作者“为公安文化添一铲煤”的誓言时,应该都会恍然惊觉:这位退休老警察燃烧的何止是青春?他正以笔为炬,在历史的隧道中传递着永恒的精神火种。

这是一部关于“如何活着”的精神启示录。当历史的尘埃落定,那些无名者的故事,终将在文字的星火中,照亮后来者的路。

作者刘水清简介:

主任记者,高级教官,湖北省作家协会、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言论集《一个民警一根桩》和专著《骗局论》《诡谋论》《公安谋略论》。 

书友读后感

动静荐书合作伙伴:书漾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