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丨南方X李疆:科普视界
“读书、读人、读世界
人人都是领读者”
《领读者》节目由
FM91.6贵州音乐广播
领读者·全民阅读工作室
联合出品
指导单位: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

本期嘉宾:李 疆
贵阳学院科学教育专业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李 疆
软件工程硕士,教授;贵州省教育厅学科竞赛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贵阳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贵阳学院数控技术工程应用实验室主任、贵阳学院齿轮创客空间发起人。带领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重大赛事上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的优异成绩。主持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改项目,个人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教育、科技传播技术、智能制造技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今天介绍三本书,《起源,万物大历史》《生命密码》和《八堂自然课》,从宇宙、微观、自然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起源,万物大历史》
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至今138亿年,如果把它除以10亿年,我们得到一个13年零8个月的时间轴。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发生在24天前,直立人问世于200万年前,在时间轴上是17小时前,智人问世于20万年前,时间轴上是100分钟前。汉朝和罗马帝国在时间轴上是1分钟前。
人类的形成分成八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大爆炸。
第二个点是大爆炸之后,原子聚合,释放大量的能量,形成星系和恒星;第三个节点是新元素诞生,最初的宇宙只有氢和氦,宇宙大爆炸以后10亿年从恒星的死亡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过程产生碳、氧以及其他的元素。
第四个节点是地球的产生。在1022个恒星中要产生一个行星,需要具备“金凤花条件”。整个宇宙45亿年的历程中,需要无数个“金凤花条件”才能达成地球和人类的现状。
第五个节点是生命出现,产生生命的金凤花条件有五个,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恰当位置(生命适应带)、合适的温度、有液体、化学元素多样化,具备这些条件后,才出现生命的祖先,大约40亿年前类似原核单细胞的生物卢卡。经过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出现了植物、昆虫、脊椎动物出现了包括恐龙,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以30公里/秒的速度撞击地球,坠落于现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熔岩喷涌至空中,形成的尘团遮挡了阳光,地面几个月不见阳光,石灰石融化并在大气中形成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大火、海啸杀死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动植物。
第六个节点是人类的出现,距今20-30万年前出现了智人,进入旧石器时代。
第七个节点是农耕时代,以人类驯化小麦、驯化狼、马、牛、猪等动物为代表,人类群居,不再迁徙。4000年前,农业国家出现,中国出现了三皇五帝、埃及出现了法老。
第八个节点是人类世,人类主导地球,人类开始改造生物圈,灭绝掉很多生物,造成很多污染,由于人类的自大和破坏,给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
以上只想说明地球形成不易、人类形成不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十分脆弱,如果人类不断破坏环境,我们只能是自掘坟墓。
《生命密码》
第二本书《生命的密码》告诉我们,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不是万物之灵长,人类的基因也不是最优和最强大的,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存在的时间比人类长得多,它们通过适应自然存活至今,人类应向自然学习去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做大自然的破坏者。
举例1:人类基因不是最优的。人类一直被癌症所困扰,而大象、蓝鲸等大型动物却不会患癌,其原因是大象细胞中有二十个抑癌基因。
举例2:基因没有最优的,只有最适的。最适者生存,最适应自然者生存。苏铁是一种裸子植物,与恐龙同一时代。它有一种毒蛋白,它的种子允许动物吃,不允许嚼碎,果肉无毒,果核内有毒,以确保动物吃后能实现播种。
举例3:我们自以为人是万物之灵长,人类的基因不是最复杂的。人的基因组是3G,小麦的基因组是16G是人的五倍,百合花150G,是人的五十倍,苏铁的基因组是10-12个G。但并不是基因越复杂就越聪明。
举例4:微生物才是地球之五。人类吃的东西首先要微生物过一遍,喜欢的它变成短链脂肪,不喜欢的分泌内毒素。所以你想吃什么不一定是你想吃,而是你肠道内的微生物想吃。熊猫为什么从食肉动物变成食竹子的动物,就是因为它肠道内纤毛虫的菌群可消化竹子纤维,熊猫习惯吃肉的基因(T1R1)感知肉类鲜味的基因逐渐丢失,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熊猫是因为吃竹子吃多了吃到基因突变。
举例5:人类利用肠道菌群进行疾病治疗,如儿童被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艰难梭菌,使用所有抗生素没有作用,医生将妈妈肠道菌群直接提出来给孩子输进去就治好的,这就是菌群移植或粪菌移植。现在有医生尝试用肠道菌群治疗自闭症,因为肠道里有一万个左右的神经元与大脑内的860亿个神经元通过脑肠轴进行沟通和交流。
探索自然的宏伟,会感受到人类的卑微和渺小,我们了解了大象、铁树、菌群后,会有一种众生平等的感觉,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共情、超脱生死的达观。我们就越来越会跟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形成共鸣。
《八堂自然课》
八堂自然课包括接纳未知,相互依存、生物多样性、性别平等、尊重动物、效率至上,浴火重生、长者的价值八堂课。它传递了万物共生的主旨,也是今天我们谈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进行对接,鼓励我们向自然学习,修复和自然界的关系,获取大自然千万年来形成的智慧。
第一课接纳未知。人类有分类强迫症即二分法,好与坏、有用与没用、朋友与敌人,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大脑的能耗。我们认为花和草莓是好的,苍蝇和蚊子是不好的,但苍蝇每年要吃掉大量的蚜虫和飞蛾幼虫,还是兰花和延龄草等植物的主要传粉者,蚊子是鱼、蜥蜴、鸟的食物,蚊蚋还是可可树的主要传粉者;绝大部分植物是雌雄同体,如百合、玫瑰、南瓜、玉米是两性体,鱼、水母、贝类、蜜蜂、蚂蚁等可根据种群需求转换性别。因此我们在与大自然接触时要接纳未知。
第二课是相互依存。人类一直有优越感 ,但在森林里植物可通过菌根真菌交流网连接在一起,形成独有的预警系统。我们脚边的树木会散发出一种抗菌化合物——芬多精,你吸入后,它会跟随特定的神经细胞进入动脉,降低你的心率和血压,还有一部分被淋巴结征用,迅速提升免疫系统功能。因此,有人制作空气罐头并不只装进了负氧离子,还装进了森林独有的芬多精。
第三课生物多样性告诉我们,人类是最易灭绝的物种之一,3万年前至少有4种和我们相差无几的人类(如尼安德特人),现在只剩下智人一种,我们总觉得在保护动物,实际人类面临的风险并不比其他动物小。生态圈内涉及的种类越庞杂,其生命力越强大。
第四课性别平等。雌性动物与雄性动物相比更善于结盟,更善于跟他人合作。
第五堂课告诫我们要尊重动物。动物拥有情感和令我们意外的智商。比如大象会为同伴举办葬礼、狼群会照顾年老体弱的老狼,曾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拟人论,但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在向动物学习,承认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可心让我们心境平和,当我们与动物友好相处时,会让你体内分泌内啡肽,让你感受到爱。我们体会到动物在荒凉的环境中艰苦求生,与我们在社会上拼命生存是何其相似。以万物依存为荣,是对人类自身最大的尊重。
第六课效率至上。太阳每1.5小时照射在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人类其他能量来源的总和,树上的每一片叶子精细到亚原子水平,以使每一个气孔尽可能吸收到阳光,蜜蜂蜂窝建成六边形,是消耗材料最少,获得内部空间最大的造法,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第七堂课是浴火重生。森林常常遭遇大火,黑松的种子只有遇到火才能从爆裂的松果中出来,成为最早进入灰烬开始生长的树种。大火后森林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元气、重获新生,相比人类,森林的复原度高出很多,人类往往在遭受一次打击后一蹶不振,从中我们能向自然学习到的东西很多。大自然之所以能够浴火重生,是因为它足够丰富,所以我们的社会体系应该建构得更丰富,而且要善待你周围的人和事。
第八堂课学会长者的价值,告诉我们动物也会教育自己的后代,如海豚教会小海豚用海绵抓沙鲈鱼、狐獴教会小狐獴吃蝎子时不被蛰到,在自然界中,上了年纪的动植物都是有智慧的。
我们从万物大历史中看到地球和人类产生和生存的不易,从生命密码中了解了人类与微生物的依存关系、从八堂自然课中学习了大自然的智慧,也从科普的角度再次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如此脆弱,而人类对生存的环境相比其他生物要求更高,因此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保护人类家园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