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而名,因水而美!贵州的山,藏着许多你不知道的事!-- 雷公山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3-08-06 13:16

贵州因山而名,因水而美。

唐代诗人孟郊写到“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明代大儒王阳明盛赞“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感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贵州山的多与美自古就久负盛名。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这里苍山如海、云海茫茫,山之壮丽享誉海内外,自不必多说。但,山的历史文化,鲜为人知。

今天,一起来了解这些山的故事,领略巍峨之外的文化魅力。

雷公山

苗语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

雷公山是苗岭山脉主峰,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雷山、榕江、剑河、台江四县之间,面积71万亩。苗语称“方薅别勒”,意思是雷公居住的地方,也因山上夏季雷暴频繁,因此得名。

图片来源于悠然雷山

雷公山自古就以林木幽深著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族英雄张秀眉、杨大六率领苗民抗清起义,现存有当年张秀眉点将台遗址。

图片来源于众望新闻

文化传承,时间在这里似乎停止了。雷公山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如果你走到雷山县大塘镇新桥苗寨,你会看到至今仍保留的唐代头饰、宋代建筑、明清服饰,还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传统歌舞,以及刺绣、编织等原始的手工工艺。

看仙侠剧的时候,我们常常感叹“天书”的神奇和神秘,但你应该不曾想到,现实生活中也有“天书”,就在雷公山!


据《雷山县志》记载,雷公山主峰北侧雷公坪点将坛处有一青石碑,碑高2米,宽1.5米,厚0.2米,其碑面刻印碑文,文字千百年来无人可识,当地流传有诸葛孔明碑说和秀眉碑说,现残碑收藏在县文物所,存字共28个,成为神秘的雷公山“天书”。

雷公山上还曾有一座王国。在雷公山苗族人相传中,雷公山东北侧海拔1850米的雷公坪曾建有皇城一座,住户上千,名叫“展细雨”王国。至今,在这群峰环抱,宽达400亩的高山坪地上,还常掘出瓦砾、陶具、铁器及屋基等。在方圆百十里的原始森林中或荒岭边、山谷旁,还发现有古坟古墓几百座。清雍乾义军首领张报九,咸同义军首领张秀眉、杨大六也曾以此为根据地,反清抗暴。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